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所谓的“二八”与“八二”,在这里是特指当股市大盘处于上涨阶段时个股的涨跌比例,如果只有20%左右的股票上涨,人们就会说市场出现了“二八现象”,而反过来,则说是体现了“八二现象”。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应该说是“二八现象”表现得特别明显,甚至是近乎极端。而时下,盘面则更多反映出了“八二现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八现象”是市场发展的趋势。理由是从海外市场的表现来看,一大段行情下来,真正上涨的股票并是太多,并且还会有不少股票最终是下跌的。所以,在那里有上百元的股票,也有很多的“仙股”。同时,在一个机构化的时代,机构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数量不太多,但质量足够好,同时市值也比较大的股票,不可能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纳入它们的视野,成为其投资对象。这样一来,股市就必然出现“二八现象”。也因为这样,对于现在市场上个股的大面积上涨,有些人感到不那么能够理喻,觉得是市场又在走过度投机的老路,是不正常的。
应该说,这种观点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事实上却又是比较偏颇的。海外市场的确存在类似的这种状况,但这和它们的市场特征有关的。在那里,上市采取的是登记制,相当方便,但这些股票如果不能做大做强,那么就不可能进入成份指数,有的干脆一直就只能在店头市场交易。我们看到的海外市场指数,基本上都是成份股指数,这些指数并不包含大量业绩一般,甚至是比较差的公司股票。因此,如果以指数来计,确实会出现大盘上涨不少,但还有很多股票在下跌的状况。但很明显,这种“二八现象”不是整体市场的典型表现。另外,在境内市场,由于上市要求比较高,因此多数公司质量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在股改以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主板市场上的极大多数股票因为大盘行情向好而普遍上涨,还是有其依据的,与以所有股票为样本的综合指数在走势上保持一致,应该说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过度强调“二八现象”,至少在目前情况下未必是合理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应该延续“八二现象”来运行呢?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毕竟,现在上千家上市公司,质量落差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业绩分化也是必然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也的确不太可能出现一轮行情下来几乎所有股票都暴涨的局面。现在,之所以很多看上去业绩很一般的股票也在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是和股改、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借壳这样的题材有关的,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今后上市公司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些题材会逐步降温。所以,今后以题材炒作为特征的行情也会趋于淡化。在这个意义上,现在反映在股市大盘上的“八二现象”,自然会得到矫正。最近,在交易所对S股发出交易警示之后,部分S股就出现了较大的回落,从中也可以看出“八二规则”在市场上不可能长期地维系下去。
一个平稳、有序运行的市场,应该说在表现上是不会很极端的,“二八现象”与“八二规则”之类,在某一个阶段也许的确有它们的生存机会,但空间是很有限的。因此,从今后的趋势来看,“二八现象”与“八二规则”都不会成为市场运行的一个基调。也许,在这过程中,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二八”与“八二”中寻求平衡,也就是真正让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其成长性在股价定位中来发挥作用,排除人为刻意调控的因素,让市场来决定涨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