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货币·债券
    信用利差再度缩小
    “央票的故事”还未结束
    人民币恢复涨势 守住7.74
    中铁五局周五发行短融券
    回避风险?还是等待机会?
    房屋市场疲弱拉低美元
    一年央票利率 继续向3%靠拢
    央行首季净回笼逾万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回避风险?还是等待机会?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联合证券 张晶

      

      回避中长债

      尽管加息这只“靴子”已经落地,与当前股票市场“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热烈心态不同的是,债券市场交投清淡,对紧缩性政策预期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不少机构都纷纷亮出“回避中长期债券品种”的姿态。

      大成、国泰、国海富兰克林等基金认为,目前债市没有有利支撑,预计中长期债券仍存在较大的压力,建议近期策略仍以防御为主,缩小债市投资规模、控制较短的久期。中长债的确面临更多的政策性风险,如华夏基金则认为,外汇投资公司成立之后,预期中长期债供应量会增多,收益率曲线会变陡,中长期债券会下跌。

      巨田基金表示,每年4、5月份都是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密集期,2007年可能也不会例外。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之后,未来的紧缩政策还可能有:商务部可能出台政策缓解巨额贸易顺差;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将成立,并发行巨额人民币债券,再购买国家外汇,投资海外等。

      关注货币市场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前期资金堆积的货币市场,不少机构仍然认为将是短期内资金的配置重点,只是近期央票利率连续上升,市场多了一份观望心态。

      中银国际基金认为,加息虽然向市场传递了货币政策紧缩的信号,但影响货币市场的更主要因素是市场资金面的充裕程度及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指引,在紧缩预期依旧存在的背景下,预期货币市场利率在经历短暂波动后有望走稳。

      对于货币市场的短端利率,东方基金认为回购利率在资金面紧缩及加息影响下,近期内上行趋势有望持续;而短期融资券在一级市场带动下,二级市场收益率将小幅上升,不过由于市场对短券需求较大,上升幅度比较有限。对于货币市场的长端,如机构所密切关注的1年期央票,博时基金认为,短期内,由于政策风险较小,市场的紧张气氛将有所缓解,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充裕,1年期央票进一步攀升的空间有限。

      回避还是等待?

      近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前期日本央行也把利率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海富通基金认为,主要经济体的利率相对稳定,有利于汇率和国际资金流动的稳定,也有利于中国保持一个良好的外贸和汇率环境。而友邦华泰认为,目前美国经济预期走软,持美国降息和维持利率不变看法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可以认为当前的资金面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处于一段时期内相对高点,而国内的加息预期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将使得流动性更为充沛。

      华夏基金表示,今年债券市场的投资必须控制好仓位和久期,但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逐步明朗和银行信贷增长回落,可能有一次很好的战略性买入机会出现,我们在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

      公司债蕴藏投资机会

      公司债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不少机构都将目光放到了公司债上。华夏基金认为,相对企业债券来说,公司债的信息披露可能会更充分,发行的收益率也会比较高。相对于现有的中长期国债和金融债,公司债的收益率相对要高、期限更短,对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大有裨益。

      此外,国家发改委日前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河基金认为,《通知》首次明确了信用债券地位,“企业债券的发行可采用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或第三方担保等形式”,同时表示“要稳步提高信用债券发行比例”。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一些大的央企发债不再需要担保。但是,《通知》的相关精神也对机构投资者调整现有的债券投资管理规定提出了要求。如保险公司目前是企业债的大买家,但《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不能购买无担保债券。可见,信用债券的发展将需要得到各方的大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