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伯南克:中国大量持有美债不是问题
    中日举行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
    泰国央行否定重施固定汇率
    三洋董事长井植敏雅将宣布辞职
    日本地价16年首涨或推动日元走贬
    惠誉:今年亚洲将有 更多跨国证券化交易
    美前政府高官因财务欺诈被起诉
    伊朗在更狭小空间内坚守底线
    秦刚:各方正在磋商汇业银行问题
    松下拟全面退出网络业务领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伊朗在更狭小空间内坚守底线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安理会日前通过的第1747号决议加大了对伊朗制裁的力度,使伊朗所面临的国际压力进一步增大,其核计划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然而,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伊朗仍不放弃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的强硬立场。与此同时,伊朗也谨慎地为谈判解决问题留下余地。

      制裁仍限于相关领域

      安理会新决议在第1737号决议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主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高度关切,旨在进一步促使伊朗积极回应安理会的要求,但新的制裁措施并没有触及伊朗石油出口等关键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决议不会对伊朗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直接的重大影响。

      在政治方面,尽管安理会的一系列决议的确使伊朗政坛内部出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伊朗应在外交上采取较为灵活务实的态度,但从最近一段时间伊朗最高领袖、总统和议长等领导人的表态来看,伊朗最高领导层在捍卫和平利用核能权利方面的立场仍然相当一致。

      在经济方面,围绕伊朗核问题出现的紧张局势的确已影响了很多外国企业对伊朗的投资计划,并将对伊朗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损害,但是安理会制裁措施本身对伊朗经济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制裁措施没有触及它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

      在社会稳定方面,安理会新决议主要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对伊朗人民的生活没有造成直接影响。

      坚持不放弃核计划

      面对加大制裁力度的安理会新决议,伊朗政府在核问题上依然坚持其一贯的强硬立场。出席安理会会议的伊朗外长穆塔基在新决议获得通过后即表示拒绝承认决议的合法性,并重申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25日宣布,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伊朗政府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主要是暂停伊朗与该机构全面保障协定的部分“辅助安排”。伊朗的这一报复措施意味着它只需在核设施投入运作前6个月才告知国际原子能机构,不再需要向该机构申报相关的设施建设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之所以至今仍坚持强硬立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从伊朗长远战略来看,它希望成为一个完全掌握核技术并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并已将这一点与民族自豪感以及地区大国的标志相联系;第二,从伊朗目前的核计划发展状况来看,它还没有获得进行大规模工业化铀浓缩的能力,因此仍希望继续发展自己的铀浓缩计划;第三,安理会的制裁措施没有对伊朗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造成重大直接影响,而且为外交解决留有空间,因此伊朗希望通过高调拒绝这一决议,继续对抗西方国家施加的压力,为未来的斗争争取更大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