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伯南克:中国大量持有美债不是问题
    中日举行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
    泰国央行否定重施固定汇率
    三洋董事长井植敏雅将宣布辞职
    日本地价16年首涨或推动日元走贬
    惠誉:今年亚洲将有 更多跨国证券化交易
    美前政府高官因财务欺诈被起诉
    伊朗在更狭小空间内坚守底线
    秦刚:各方正在磋商汇业银行问题
    松下拟全面退出网络业务领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伯南克:中国大量持有美债不是问题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面对来自越来越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元化压力,面对希拉里等美国议员有关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可能危及美国金融安全的叫嚣,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本周给予了公开回应。他指出,美国完全有能力消化任何外国政府抛售美国国债的压力,并称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不是问题”。

      中国能化解高外储难题

      伯南克是在3月16日给共和党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的一封信中发表上述观点的。这封信在26日被公开。在信中,伯南克表示,美国市场也许能够承受海外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的影响。“因为外资持有的美国国债在美国债市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美国债市应有能力消化外国的抛售,不存在大的问题。”即使海外投资者真的大量减持美国国债,使收益率上扬,美联储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国内公开市场操作,使利率保持稳定。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在美国4.3万亿美元的可交易国债中,包括海外央行在内的国际投资者持有约一半。前“第一夫人”、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致信伯南克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并警告称外资持有的美国债务水平堪虑,可能危及经济,她还特别提及了中国。

      对此,伯南克重申,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对美国及其货币政策不构成问题。伯南克认为,中国自身有足够能力来解决外汇储备快速累计的压力,因为中国央行可以采取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操作等措施,对冲过剩的基础货币。“从目前看来,中国央行在使用这两大措施吸收流动性方面,并未遇到任何实质性的难题。”伯南克说。伯南克还表示,就目前的汇率情况看,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是“有道理的”。

      伯南克同时表示,美国今年经常账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下降,因为“出口增长强劲”且油价下跌。不过他也指出,“不确定美国的贸易逆差未来数年是否会进一步缩减”。

      中国无意影响美元

      美国财长保尔森此前也表示,外国持有美国国债有助于美国维持较低利率,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此番伯南克的再度公开表态,也呼应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即中国购买美元资产是互利的,中国出台包括组建外汇储备投资公司在内的外汇储备管理举措,不会影响美元资产。

      在本月初应邀出席十国集团央行首脑会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就有关“中国还会不会继续买入美国国债”的提问,作出了肯定的答复。

      而在前不久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中国组建外汇储备的投资公司,不会影响美元资产。”他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多数,这是事实,但中国购买美元资产是互利的,中国建立外汇储备投资公司不会影响美元资产。

      而中国人民银行也在近期公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不会随市场波动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经常性大幅度调整”。

      国际金融专家王元龙教授也对记者说,中国有60%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作为一个理性投资人,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大批抛售持有的美国国债,因为这也会损害中国自身的利益。

      专家表示,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恰恰是美国经济能在近万亿美元“双赤字”的高负荷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

      美元面临外储多元化压力

      专家表示,美国国内之所以越来越担忧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过多,跟近期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将外汇储备分散投资不无关系。

      就在本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首席执行官Shaali就预言说,更多的海湾经济体可能会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并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Shaali指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央行已开始买入欧元,该国央行计划在今年底前将其外汇储备中约10%转变成欧元。

      此外,伊朗央行总裁Sheibany周二接受专访时也表示,由于美国与伊朗的关系趋于紧张,伊朗将继续把外汇储备分散至美元以外的其他资产。目前该国央行约2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

      此前,俄罗斯、韩国、印度甚至是美国的一贯盟友日本,其央行官员都在不同场合直接或间接表示,将重新评估外汇储备中的资产构成,暗示将削减美元资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