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环球财讯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邯钢权证落幕 “宝邯”之争无悬念
    新股发行动态
    四公司今起公开招股
    深交所将强化中小板公司监管
    西藏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申银万国全力推进第三方存管业务
    招商证券第三方存管提速
    私募基金挖角公募基金升级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 中国IPO再超美国
    海通稳健增值 今日开放认购
    广发理财3号 第五次分红
    股指期货呼唤跨市场稳定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基金挖角公募基金升级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问题引起业内关注
      □本报记者 王文清

      

      私募基金在人才争夺方面对公募基金的咄咄进逼再次升级。在部分公募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加盟私募之后,今年春节过后年公募基金又有多位更高职位的投研人才投身私募。其中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和建信基金研究总监蒋彤相继加盟私募机构润晖投资更为引入瞩目。如何应对公募基金人才流失的问题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开始挖公募基金投研高层

      如果说博时基金的肖华出走私募是一个信号的话,作为投资总监的闵昱选择私募更具有一定标志意义。这证明私募的诱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人才不稳定的新的震源,一些在公募基金练硬了翅膀的基金业精英人才的流失对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长盛基金总经理陈礼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闵昱的出走完全是个人的志向问题,公司虽然竭力挽留,但最后还是尊重了他的个人选择。

      “闵昱是长盛多年来一手培养的精英人才,如果他去其他公募基金我们肯定心理上无法接受,但他选择的是私募,我们只能表示遗憾”,陈礼华表示。

      闵昱大学毕业即加盟长盛基金,从交易员到基金经理,先后管理过基金同智和长盛成长价值和长盛动态精选三只基金,去年被提升为投资总监后不再直接管理基金,1976年出生的闵昱当时是国内最年轻的投资总监之一。

      日前记者致电闵昱时他介绍了加盟私募自主创业的想法。据了解闵昱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新公司“润晖投资”的,与他一同出走的还有原建信基金研究总监蒋彤。蒋彤在建信基金任职的时间将近一年左右,放下前途无量的银行系基金研究总监的位置投身私募,可以看出借助私募自主创业的巨大诱惑。能一下子把两位知名基金公司投研骨干挖走,据了解原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出走最大动力:挑战自我

      “由于公募基金的特定机制对基金投资具有严格的限制,以及大家都知道的个人收入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证券市场转暖后,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开始凸现”,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当时主要考虑到私募更有利于发挥自身投研的主动性,能够进行集中投资并且可以把投资的期限拉长,可以进行真正意义的长线投资”,这是闵昱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袒露的心声。

      由于随时应对赎回以及业绩排名等因素,公募的开放式基金事实上很难真正坚持长线投资的原则,而出于维护基金资产安全性等因素考虑设计的各种投资限制和信息披露原则一定程度上也对基金经理发挥能力极限构成了牵制,因此对一些做得较为出色希望继续挑战自我的基金经理来说,通过私募模式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进行集中投资,放手一搏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当然众所周知的收入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直接参股或者按比例分红,所以成功的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公募基金不可同日而语。

      中投证券刘建位博士近年对私募基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人才从公募基金流向私募基金已经成为趋势,但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优势,并不能认为对个人职业来说私募基金就优于公募基金。因为公募的平台和规模以及投研实力是私募无法企及的,公募基金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学习和实践的舞台也是私募基金无法媲美的,而私募基金收入上的优势也是基金经理主动承担更大的风险所换来的,公募基金经理自身承担的风险很小。

      “不过,公募基金也应进行适当的制度检讨和创新,这也是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公募基金业绩考核的残酷是众所周知的。寻找一个相对安静和独立的环境来验证自己的投资理念,可以解释部分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基金的动因,从这一角度来看公募基金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问题在未来的人才争夺战中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