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专题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5版:信息披露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D96版)

      I.主要供应商及客户

      本集团在2006年度内前五名供应商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国际石油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本集团向这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378.61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77%。而本集团向最大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252.40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51%。

      本集团在2006年度内前五名客户为中石化销售华东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山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本集团向这五名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93.684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38%。而集团向最大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58.467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比例为31%。

      根据董事会了解,以上供应商和客户中,本公司股东和董事及其联系人在中化国际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山化工有限公司中没有任何权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石化销售华东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本公司在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拥有20%的权益。

      J.其它项目

      公司员工

      于2006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22,922人,其中14,180人为生产人员,7,162人为销售、财务和其他人员,1,580人为行政人员。本集团27.56%的员工是大专或以上学历毕业生。集团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11,164人。

      收购、出售及投资

      除在年报已作披露外,在2006年度,本集团没有任何有关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出售及没有任何重大投资。

      资产抵押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集团并无已作资产抵押固定资产(2005年12月31日:人民币0元)。

      对比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有关本集团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有若干差异,请参考财务报表D给北美投资者参考补充资料。由于此等差异及其带来的税项影响,2006年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的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与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结果相比,高出人民币0.056亿元,而2005年和2004年则分别高出人民币0.189亿元和人民币1.750亿元。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在2006年12月31日和2005年12月31日分别高于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结果人民币0.867亿元和人民币0.811亿元。

      6.2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业务前景)

      1.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2007年,国际形势总体缓和稳定。世界经济在连续几年保持较快增长后,2007年的增速预计有所放缓。中国经济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际、国内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带动的对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主要化工产品需求的稳定增长,将使国内石化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为旺盛的态势。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讲,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原油价格预计仍将在较高位振荡;国家目前仍未放开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控;国内外石化生产能力扩张迅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化工产品关税进一步下调;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等等。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石化行业的生产经营,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本集团将积极适应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力争在2007年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2.公司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战略

      2007年是中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预计2005-2010年,世界经济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石油需求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乙烯需求也将保持年均4%~5%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到2010年人均GDP将较2000年翻一番。

      “十一五”时期对中国石油石化业来讲,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建立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市场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化的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资源制约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等诸多挑战。

      “十一五”期间,本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创国内一流、争国际先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通过结构调整工程的建设,切实解决炼油配套能力较差、化工产品结构和燃料动力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通过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质量升级、降本增效相结合,实现落后装置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核心业务,从整体上提高本集团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3.新年度工作计划

      2007年,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位振荡、石化产品价格可能走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本集团将以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工程建设,优化各种资源,强化“三基”(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管理,狠抓安全环保,注重节能降耗,分类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根本性好转。

      ①狠抓安全环保工作,确保生产经营平稳有效运行。

      本集团将针对全年生产装置检修较多、中间物料及电力短缺、加工原油更趋劣质化、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等复杂情况,把安全环保和生产稳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好。进一步提升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水平,避免重特大安全环保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各项专业管理,提高主要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和负荷率,实现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进一步做好资源配置优化、运行方式优化、燃料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等工作,努力降低原油、大宗化工原料、燃料等的采购成本,努力降低生产装置运行成本及各项生产经营费用。

      ②加快结构调整工程建设,推进技术进步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本集团将通过结构调整工程建设,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燃料动力结构,保持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工作,进一步加大合作创新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抓紧做好节能、降耗、减排等技术开发与革新,不断深化以ERP系统和生产管理优化为重点的信息化工作,努力从规模、成本、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提高上海石化的竞争实力。

      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行效率。

      本集团将通过建立、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手段,进一步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继续坚持全面预算管理,认真执行新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及生产经营数据的及时、完整和准确;继续完善以内控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动内控制度在公司内全面、全员、全过程落实;继续狠抓“三基”工作,把抓基层、练内功的措施不断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④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清理整顿、改制分流等改革工作。

      本集团将继续大力推进清理整顿工作,加快实施破产、兼并、重组、退出的步伐,切实解决辅业和对外投资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有序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重点解决检维修系统的改制分流问题,力争年内基本完成辅业改制任务。同时,稳妥推进主业的体制改革工作,完成事业部压缩管理层以及部分职能(业务)的集中管理工作。

      ⑤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本集团将继续以提升学习力、执行力、控制力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提升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素质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按照《上海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4.公司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

      ①石油和石化市场的周期性特征、原油和提炼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对本集团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集团的销售收入大部分源于石化产品,历史上这些产品具周期性且对原料供应量和价格,以及总体经济条件反应敏感。本集团许多产品所在的市场对工业生产量、产出水平的变化、区域及全球经济条件、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供应量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反应敏感,这不时地对本集团在区域和全球市场上的产品价格造成重大影响。从历史上看,这些产品的市场已经历过不同时期的供应短缺,带来价格和利润的增加,随后是增产时期,最终可能导致供应过量和价格、利润下降。鉴于关税和其它进口限制的减少,以及中国放松对产品分配和定价的控制,本集团许多产品将更加受区域及全球市场周期性的影响。另外,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将继续,原油价格的上涨和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②本公司的发展计划有适度的资本支出和融资需求,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石化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性行业。本集团维持和增加收入、净收入以及现金流量的能力与持续的资本支出密切相关。本集团2006年的资本支出约为人民币20.088亿元(2.57亿美元),通过融资活动和部分自有资金解决。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集团的控股股东)对本集团270万美元的长期借款提供担保。

      本集团将来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受多种不确定因素支配,包括:

      ·公司将来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中国经济条件和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条件;

      ·融资成本和金融市场条件;

      ·有关政府批文的签发和其它与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关的项目风险,等等。

      公司若不能得到经营或发展计划所需的充足筹资,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本集团可能面临的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本集团的主要市场华东地区已经历了比中国其它地区更强的经济增长和对石化产品更高的需求。公司认为这将导致竞争对手尝试扩大他们的销量,并在本集团的主要市场建立他们的分销网络。公司认为这种趋势将持续并可能加剧。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可能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④本集团可能不能转移所有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本集团目前消耗大量原油用来生产石化产品。虽然公司试图消化因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将成本增加转移给本集团客户的能力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政府调控。因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段时差,所以公司不能完全通过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弥补原油价格的上涨。这可能会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或现金流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⑤本集团的业务经营可能受到现在或将来的环境法规的影响。

      本集团受中国众多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管辖。这些法律和法规允许:

      ·对排放废物征收税费;

      ·对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征收罚款和费用;

      ·政府依据其判断力,对任何不符合法令的设施要求予以关闭,并要求其改正或停止损害环境的经营。

      本集团在生产经营中将产生废料。此外,本集团生产设备需要经营许可,且这种许可受更新、修改和撤回的制约。本集团的经营充分符合所有适用的、此前已颂布并执行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但是中国政府已经并可能进一步更严格地执行适用的法律,并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不能保证中国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不会施加更多的法规或更严格执行某些可能导致在环境方面额外支出的规定。

      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本集团将长期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和进口的冲击。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已经承诺取消或降低某些针对国内石化市场中的外国竞争者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这些壁垒过去曾使本集团受益。特别是,中国已大幅下调对与本集团产品形成竞争的进口石化产品的关税税率,并且:

      ·允许提高外商参与投资中国石化行业的程度;

      ·逐渐放松对非国有公司进口原油的限制;

      ·授予外商投资企业对石化产品的进口经营权;

      ·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零售和批发市场分销和推销石油产品。

      在实施这些措施后,本集团将长期面临来自国外的加剧的竞争和进口冲击。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为中国带来巨额投资和业务,相应地也会为本集团的产品销售带来更多机会。但是,本集团确信公司的产品过去一直并且将来还会在中国继续保有与进口产品进行竞争的能力。但是,关税减让可能会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或对本集团的某些产品收入造成其它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少数的重要产品。中国政府可能还会降低我们今后可能进口的生产设备的关税,并放宽中国现行的对进口原材料使用的限制。虽然本集团有信心能够抓住新的销售机会,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本集团业务和经营业绩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观察。

      ⑦人民币币值的波动可能减少本集团的利润、股息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虽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且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有一定幅度的升值,但将来人民币对美元或其它货币的汇率可能波动。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银行限定人民币对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的兑换比率。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对限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允许人民币对某些外币的汇率在小范围内波动。自该项新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均小幅波动。另外,中国政府不断受到要求进一步放开货币政策的国际压力,因此有可能进一步调整其货币政策。本集团小部分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以外币(包括美元)计价。人民币对外币(包括美元)的任何升值可能造成本集团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人民币价值的降低。本集团绝大部分收入是以人民币计价,但公司大部分原油和部分设备的采购及公司的某些偿债是以外币计价,将来任何人民币的贬值将会增加本集团的成本,并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任何人民币的贬值还可能对公司以外币支付的H股和美国托管证券股股息的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⑧所得税可能提升的风险。

      本集团2006年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目前尚未接到财政部关于本集团更改税率的通知,但不排除本集团所得税税率在2007年有可能提升的风险。而旨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7年3月16日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税率的改变对本集团的影响,有赖于最终颁布的实施细则,由于按照现行税收法律及行政法规所享受的税率优惠相关过渡政策的实施细则尚未公布,本集团现阶段不能就新税法对本集团的财务影响做出合理估计。

      ⑨大股东控制的风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作为本集团的控股股东,持有本集团股份40亿股,占总股本72亿股的55.56%,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中国石化有可能凭借其控股地位,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财务分配、高管人员任免等施加影响,从而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小股东权益带来不利影响。

      ⑩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风险。

      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本公司需要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并于2006年10月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相关工作。但本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由于A股流通股股东对股改方案不满意而未获得A股流通股股东的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有关规定,从2007年1月8日起对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采取特别的差异化制度安排,其第一步是,股票的涨跌幅比例统一调整为5%,同时对该类股票采取与ST、*ST股票相同的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以后还将视市场情况,可能逐步对未完成股改公司采取进一步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此外,在上市公司未实施股改前,证监会在审核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证券事务申请时,将继续对该上市公司实施股改的情况予以重点关注。这些规定,都将对本集团的经营环境、市场形象、市场融资产生不利的影响。

      6.2.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本集团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不再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现行会计准则”)。本集团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会对按现行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变更,并因此可能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①关于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股东权益的差异分析:

      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财会[2006]3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规定,公司应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公司目前依据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辨别认定的2007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情况如下:

      a)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本集团于2006年12月8日的公告,同意将所持有之全部中国光大银行股权和上海银行股权转让予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因此需将此两项投资调整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列示。其公允价值人民币81,118,000元大于账面价值人民币55,296,587元的差额人民币25,822,113元,应于2007年1月1日增加所有者权益。

      b) 所得税

      由于上述(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d)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调整,根据新会计准则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人民币24,671,867元,应于2007年1月1日减少所有者权益。

      c) 少数股东权益

      本集团2006年12月31日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享有的权益为人民币336,013,000元。新会计准则下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此增加2007年1月1日所有者权益。

      d) 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对于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一般借款而产生的利息支出应于资本化为资产的一部分。本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调增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中的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余额人民币138,657,000元,净调增所有者权益人民币138,657,000元。

      ②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a) 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对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变更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此项政策变化将减少子公司经营盈亏对本公司当前投资收益的影响,但是不影响本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b) 借款费用资本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公司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由目前现行会计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变更为全部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此项政策变化将会增加本集团资本化的范围,增加本集团的当期利润和股东权益。

      c) 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合并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变更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此项政策变化将会影响本集团的股东权益。

      d) 投资性房地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公司将现行政策下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从固定资产转到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本集团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本事项不影响本集团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③上述差异事项和影响事项可能因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讲解而进行调整。

      6.3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请见前述6.1。

      6.4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请见前述6.1。

      6.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6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2006年度本集团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0.088亿元,比2005年度的人民币11.429亿元增加75.76%,达人民币8.659亿元。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本集团2007年的资本开支预计约为人民币25亿元。

      6.7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8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本公司2006年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36,851,000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之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44,407,000元),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人民币73,685,000元,则可分配利润为人民币663,166,000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人民币770,722,000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利每10股人民币0.40元(含税)。按照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的总股本72亿股,总额共计人民币2.88亿元。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1) 本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本公司下属全权资子公司上海石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海金化实业有限公司81.97%的股权。该事项已于2006年1月25日刊登在《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南华早报》、《香港商报》上。

      2) 本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分别与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分别将各自持有的中国光大银行或上海银行的股权转让予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该事项已刊登于2006年12月8日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南华早报》、《香港商报》。

      有关详情请见“7.4.4 资产、股权转让的重大关联交易”。

      自资产重组报告书或收购出售资产公告刊登后,该事项的进展情况及对报告期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影响:

      1)自资产出售公告刊登后,转让上海金化实业有限公司的转让款人民币61,600,400元已于2006年3月份转入本公司,计入当年投资收益人民币24,307,945元。目前由于尚待国资委批准有关转让协议,致使产权交易等一系列工作还未完成。

      2)自资产出售公告刊登后,转让中国光大银行和上海银行股权的产权交易工作已完成,股权转让款总计人民币81,723,400元,待银监会(局)对相关资料的审批完成后划转。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

      √适用□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其中: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人民币20,173,106千元。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关联债权债务形成原因:

      本集团向关联方提供资金期末余额主要为:向本集团联营公司上海金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了人民币8,000万元的委托贷款,及因向本集团联营公司销售产品而产生的未及清算的应收款项。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4.4 资产、股权转让的重大关联交易

      1) 本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本公司下属全权资子公司上海石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向中国石化转让投发公司所持有的上海金化实业有限公司81.97%的股权,交易的金额为61,600,400元。有关转让协议于2006年2月8日签署。该交易产生损益24,307,946元。定价的原则是依据一家独立于本公司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格专业资产估值师的估值报告及双方按照公平原则的磋商。于资产出售日,资产的帐面价值为37,292,454元。于2005年3月31日资产的评估价值为53,600,422元。该事项已于2006年1月25日刊登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南华早报》、《香港商报》上。

      2) 本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分别与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分别将各自持有的中国光大银行或上海银行的股权转让予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转让及上海银行转让的总对价分别为人民币66,993,800元及人民币14,729,600元,有关转让协议分别于2006年12月7日签署。于资产评估日,中国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的股权在各持有人帐面上的总价值为人民币55,449,641元。预期该交易对本集团产生的损益为人民币26,228,500元。此交易是经北京产权交易所投标程序完成的。有关关联交易公告刊登于2006年12月8日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南华早报》、《香港商报》。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1)报告期内或持续到报告期内,公司或持股5%以上股东没有承诺事项。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末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增减变动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2 未股改公司的股改工作时间安排说明

      √适用□不适用

      由于A股流通股股东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不满意的原因,本公司于2006年10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未获得A股流通股股东的通过。目前本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正就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事宜进行研究,尚未提出具体方案。

      7.7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适用√不适用

      7.8 购买、出售和赎回股份

      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本年度内概无购买、出售和赎回任何本公司的股份。

      §8 监事会报告

      监事会认为公司依法运作、公司财务情况、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公司收购、出售资产交易和关联交易不存在问题。

      §9 财务报告

      9.1 审计意见

      本公司及本集团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胡琼(服务年限:3年)及王文立(服务年限:2年)注册会计师审计,并于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时本集团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于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9.2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2006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人民币千元

      

      董事长兼总经理:戎光道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杜重骏   董事兼财务总监韩志浩先生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006年1-12月

      编制单位: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