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专题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伊英争端不断升级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伊英争端不断升级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电视照片显示被扣英军士兵中唯一的女兵费伊·特尼 新华社 图
      28日纽约股市全面下挫 。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内工作 新华社 图
      由于英军士兵被扣事件,伊英两国间的外交争端近来步步升级。在伊朗拒绝英国官员立即探视被扣人员的要求后,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28日发表声明说,英国将冻结与伊朗之间所有的双边商业关系,并将严格审查其他领域的对伊政策,以促使伊朗方面尽快释放被扣押的英军人员。伊朗外交部当日对英国有关全面冻结其与伊朗商业关系的决定表示轻蔑,称两国关系此前早已“冷淡和停滞不前”。

      为促使伊朗方面释放被扣押的15名英军士兵,英国政府已求助于联合国安理会,希望安理会在29日发表声明,“谴责”伊方举动。

      录像

      女兵称侵入伊水域

      路透社于29日公布英方提交安理会的声明草案内容。草案除了“谴责”伊朗扣押英军士兵举动外,还进一步声明这些士兵被扣时“应伊拉克政府要求,在伊拉克水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驻伊拉克多国部队行动”。

      与安理会决议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不同,安理会15个理事国都有权否决安理会声明。

      伊朗电视台于28日播出了这些于23日被扣英军的录像,这是他们被抓以来首次在伊朗电视台上亮相。电视画面中,15名被扣士兵中唯一女兵费伊·特尼说:“我们显然侵入了他们的水域。”特尼在录像中显得面无表情,戴着头巾、抽着烟。伊朗电视台还播出了她同其他英国被扣士兵就餐的画面。

      这一录像受到了英国方面的批评。英国外交部说播出这些画面“完全不可接受”,对特尼讲这番话时的精神状态感到“严重关切”。除此之外,美国总统布什还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就此通了电话。

      不过在播出特尼录像当天,伊朗方面传出消息说,可能在近期释放特尼。

      焦点

      英士兵在何处被扣

      英军士兵在何处被扣正是双方的争执焦点之一。英国国防部28日公布了他们掌握的来龙去脉。根据英方的说法,英军士兵在伊拉克水域被扣,当时有6艘伊朗军舰突然出现,整个扣押过程只用了3分钟。

      英副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斯戴尔中将说,这些士兵3月23日在英军康沃尔号导弹驱逐舰上执行任务。他们于当地时间早晨离开驱逐舰,乘坐橡皮小艇靠近一艘他们怀疑正在走私汽车的货轮,并于7时39分左右登船检查。

      英军官员说,在执行完这次“例行”检查后,11名士兵于9时10分左右打算下船返回,正在此时,两艘“全副武装的伊朗军舰”以极快的速度靠近货轮。英方官员说,英军士兵“被彻底包围并扣押”,整个过程大约3分钟。

      伊方说,这些英军士兵侵入了伊朗水域。但英方28日公布了他们所称全球定位系统显示的士兵被抓地点精确位置。这一定位显示,当时英军士兵处于伊拉克水域内侧大约1.7海里。英国《卫报》称伊朗方面对英军士兵的行为是“伏击”。

      推测

      可能争取欧盟支持

      英国主要媒体29日纷纷对政府使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一事件的做法表示支持。《卫报》说,英方一开始采用“怀柔外交”,希望将整件事定性为一个“错误”,力争一个双方都不“丢面子”的解决方法。不过,伊方对此反应很少。

      报纸说,英方从28日开始采取更为强硬的策略,进入了第二阶段。国防部和外交部更是统一口径,更为具体地表明英方“并未侵犯伊朗领海”的立场。同时,英方冻结同伊朗的商业关系。不过伊朗方面说,两国关系此前早已“冷淡”而“停滞不前”。

      《卫报》评论说,这一做法可能彻底堵上双方“下台阶”的机会,英方不得不考虑推行更为强硬的措施,例如制裁,不过却很难在联合国安理会内获得广泛支持。报纸说,这种时候,争取欧盟的支持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王丰丰 杨川)

      ■新闻观察

      扣留士兵 伊朗意在“敲英震美”

      □徐俨俨 梁有昶

      

      此次“水兵事件”发生在伊朗核问题的关键时刻。最近,事态的发展让人们不禁担心,在伊朗核问题如此敏感的时期,“水兵事件”会否成为伊朗与西方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意在表达对美不满

      自美英联军2003年攻占伊拉克后,负责驻守伊拉克南部地区的英国军队例行任务之一便是在两伊界河巡逻,可以说几乎是每天进行。伊朗选择此时扣留英军士兵绝非偶然。

      本次事件发生在两伊界河的入海口,水面开阔且主权具有争议。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政府看到采取扣留行动存在“合理性”。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伊朗核问题十分敏感,处在关键时期,伊朗此举无疑有向英美等西方国家示威的意思,同时欲借此凝聚民心,巩固国内支持。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不断指责伊朗支援伊拉克反美武装,袭击伊朗驻伊拉克领事馆,逮捕多名伊朗外交人员,伊朗政府感到非常愤怒,曾多次表示将用同样办法予以反击。因此这次事件可以看作是伊朗对美国不满的实质性回应。

      扣留危机尚有转机

      从目前情况及各方公布的消息看,这些被扣英军士兵在伊朗的人身安全不会有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朗这次不会很快释放扣押的人员及装备,可能会以此为筹码换取西方国家某些程度的妥协,比如要求美国同时释放在伊拉克扣押的伊朗人作为交换条件等。

      伊朗当局目前虽然保持强硬姿态,但也不会冒与英美关系全面崩盘的风险,毕竟伊朗在核问题上与国际社会大打拉锯战的时候是不可能让这件事来危及大局的。当得知英国将宣布中止双方商业关系后,伊朗立即宣布将很快释放一名被扣押的英军女兵。

      种种迹象表明,伊英双方目前尽管立场强硬,相互指责,但都没有把对话的大门关死,暗中也在表现一定的灵活姿态。这次沸沸扬扬的水兵事件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取决于双方外交磋商时有多大“大事化小”的意愿。

      ■新闻动态

      油价继续走高

      金价高位徘徊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伊朗局势的不确定性仍在牵动国际金融市场的神经。国际油价昨天继续走高,刷新6个月高点,金价也持续在高位徘徊。而由于受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影响,日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一度出现两周来最大升幅。

      油价涨惊动欧佩克

      油价在昨天亚洲交易时段继续走高,截至北京时间昨日20时47分,纽约原油合约报64.25美元,刷新6个月高点。伊朗局势的不明朗使得市场担心,石油供应随时可能出现中断或是大幅下降的情况。

      油价在最近的持续走高,甚至还惊动了欧佩克。有消息更称,欧佩克可能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伊朗局势对油价的影响。不过,欧佩克秘书长巴德利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佩克尚未接到任何就油价高涨召开紧急会议的要求。他同时表示,希望海湾冲突能尽快得到和平解决,但并不对油价走势感到担忧,因为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石油供应,油价飙升与市场基本面状况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受地缘政治和油价走高带来的通胀担忧影响,黄金价格也继续在高位波动。国际现货黄金昨天一度升至667美元,为月内新高,只是在随后稍有回落。

      股市稍有企稳迹象

      不过,随着战争传言得到澄清,全球股市昨天稍稍出现企稳迹象。其中,受油价带动,能源股股价普遍走高。

      昨天在亚洲市场,日经225指数收高0.1%,报17263.94点。香港恒生指数劲扬1.4%,为亚洲地区上涨幅度最大。除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少数股市以外,亚洲地区大部分股市昨天都上涨。

      MSCI亚太指数小幅下跌,收报144.95点。不过,能源类股分类指数逆市上扬1.3 %,中海油和澳洲必和必拓等能源股均走势坚挺。韩国第三大石油精炼厂S-Oil股价昨日重跌9.1%,报65100韩元,自2002年12月27日以来最大跌幅。不过,航空股则依然承受压力。昨天在香港股市,受国际油价高企所拖累,国航及南航股价均下跌超过1%,分别报5.42港元及3.54港元。中国西南航空也收低0.6%,报3.56港元。日本航空也下跌跌0.8%,报255日元。

      而在欧洲,三大股市中盘也纷纷走高。截至北京时间昨日20时58分,伦敦股市上涨0.8%,报6318点;巴黎股市涨1.4%,报5628点;法兰克福股市涨0.8%,报6874点。

      日元套利继续平仓

      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动荡所引发的套利交易平仓,使得日元汇价不断上升,昨天日元对欧元和美元一度出现两周来最大升幅。

      美元对日元周三纽约尾盘报116.86,此前一度触及116.39,创3月19日来最低点。分析师指出,美元对日元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伊朗局势使得投资者对风险更高资产的偏好下降,进而引发日元套利交易平仓。此外,美元下跌也与美国耐用品订单增幅低于经济学家预期有关,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关不会降息的讲话也打压美元。

      截至北京时间昨日21时,美元对日元报117,稍有回升,而欧元对日元则报在156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