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专题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不要让“市场倒逼”走向反面
    不合理电信资费 应全面取消
    张广宁抓住了住房问题的本质
    资本自由流动的自由度该有多大
    老百姓远储蓄近股市的另一个答案
    发展服务业是增加就业的新契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展服务业是增加就业的新契机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予人

      

      针对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的现状,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业将获得与工业同等待遇。《意见》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

      相当一部分服务性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只占总数的50%,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80%。就业的充分对保持美国消费的持续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常被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地位的上升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两个方面。在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75%以上,一般发达国家在60%-70%之间,中等收入国家在50%-60%之间。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美国高达80%,一般发达国家在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大都在50%-60%之间。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2002年相比不升反降,由2002年的41.7%降为2005年的40.2%。服务业规模小质量低技术含量也低。由于服务业不发达,就业人数受到了限制。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只有31.4%。中国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

      就业不充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头痛问题,就业提高不上去,消费就难以激活。研究表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指出,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多达1000个,这说明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捷径。

      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务院这次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针对一些领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因为准入就意味着冲击垄断,触动既得集团的利益。这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大落实力度,防止出现“非公三十六条”的尴尬。

      同时,也应该大力治理乱收费。第三产业基础薄弱,乱收费对它的伤害最大,甚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去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但到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个体户中大部分是从事服务业的,它的发展缓慢将直接影响着就业问题。个体户“缩水”与税费有着直接的关系。据全国工商联的有关调查,繁重的政府收费使得个体私营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一些地方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缴纳的各项政府征收税费和基金多达375种,这还不包括各种摊派、赞助、协会收费、有偿宣传费、部门下达的报刊杂志费和非生产性招待费。

      要发挥服务业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在放开准入的同时,应适当减少相关税收,以更严厉的措施治理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