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经理 吕小萍
近期股指期货的讨论再度升温,一方面,与股指期货概念有关个股股价纷纷一飞冲天,不管业绩与否,只要与期货公司股权搭点边的,似乎就找到了金矿一样,如厦门国贸、中大股份等。另一方面,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正式颁布,被市场普遍视为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信号。对于《条例》的解读等也成为向投资者普及教育的时机。况且,管理层也时不时地透露出股指期货争取“又快又好”推出的信号。
从沪深两地的股指动向分析,对股指期货的敏感度是相当高。虽然股指期货相关的上市公司被市场所追捧,但股指的运行似乎对股指期货的相关信息呈现负相关性。股指期货被普遍视为“利空”,由此可见,在这样的阶段,市场对于股指期货推出的心态是“既欢迎又矛盾”。欢迎的是任何一个金融创新品种的推出,都可以给市场带来活力,矛盾的是金融创新品种必然带来市场观念的冲击,对于旧的理念的颠覆。因此,我们有必要谨慎地考虑股指期货对各方面的影响。
现在就股指期货问题,谈点看法:
首先,股指期货对于大盘蓝筹股来说,会带来明显的溢价效应。由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指数,而沪深300的成分股中绝大部分是大盘蓝筹,300成分股会被视为一种资源,赋予更多的价值。基金、QFII、私募基金等这些资金量相对较大的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是一种套利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作为套利工具来说,需要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仓位设计来获取套利机会。股指期货的套利功能将加快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完善股市的定价机制。从近半年的走势分析,300成分股,尤其是金融股,很多已经超越了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很难用盈利状况等基本面因素来诠释股价,其波动性和收益率都呈现增加的现象。这表明部分机构已经在储备股指期货的“战略资源”,大盘蓝筹股产生明显的溢价效益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股指期货会造成投资者格局的急剧变化。短期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将吸引大批投机者加入到股指期货和证券市场中,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激发。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显著地降低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有助于吸引大批偏好于低风险的长线资金持续进入股市。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仅改变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的结构和参与程度,同时会改变股票现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一方面,投资主体结构多元化,在金融衍生品中,投机者、套利者、避险者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空间。这会推动多元化投资者的产生。另一方面,衍生品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以及更多的投资技巧、更多的金融理论知识。这对于投资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必然的趋势是,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加速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格局。作为机构投资者,有更多的资源可分配,也可承担更多的风险。随着股指期货推出,市场流动性的加快,出现“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再者,股指期货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还有待于对于市场总体环境的具体研判。由于近期大盘屡屡受到股指期货消息的冲击,股指期货推出后大盘会大幅上扬和大盘会大幅下挫的观点同时存在,各执一词。根据统计,一些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后一段时间内,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次中级甚至更大规模的震荡。198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东证股指期货和日经225股指期货,1999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10月,港股出现大型股灾,下跌幅度超过50%。事实论证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股指出现20%或以上跌幅的比例相当高。对于沪深股市来说,这些都是历史参考数据,并不可以完全进行推论。进入3月份之后,上证综指在3000点附近加大了震荡幅度,成交量逐步攀升。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将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因素上。虽然说从市盈率上分析,目前沪深股市市盈率偏高,但强劲的经济走势,和上市公司普遍的30%利润增幅在动态降低市盈率水平。因此,还不能盲目判断目前的市场是否过热。而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对大盘是否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显然要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