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专题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发改委预计电子工业今年增20%
    全国电子客票南航销售最多
    德国在华投资 最大旅游项目开工
    大扩建急需融资 铁路业整体上市空间大
    柯力世统帅沃尔沃汽车中国业务
    2月份卡车市场产销量小幅下滑
    包装巨头利乐6亿元内蒙古再建厂
    航空公司称今年油价将不会超过去年
    知情人士称上汽是罗孚知识产权正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知情人士称上汽是罗孚知识产权正主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3月27日,南汽MG名爵在南京亮相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吴琼

      

      随着上汽荣威、南汽名爵自主品牌轿车相继推向市场,又引爆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南汽集团宣称上汽集团仅与原MG罗孚签订了“转让协议”,而非拥有原罗孚部分知识产权,实际的收购方(即南汽集团)才拥有真正的“许可权”。对应南汽集团的高调,上汽集团显得相对低调,仅表示:上汽集团只想做好自己的自主品牌轿车,至于谁真正拥有知识产权,协议上写得清清楚楚。

      曾经参与上汽集团收购罗孚资产的相关方亦表示:从法律意义上讲,上汽集团才是部分罗孚知识产权的正主。

      上汽荣威、南汽名爵本是同根生,其知识产权均源于原MG罗孚75车型。正因为这样,关于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的知识产权过节从未停止过。此次,由于南汽名爵的亮相,南汽集团开始了一连串的宣传攻势,因而知识产权纠纷首次被南汽集团端出台面。

      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南汽集团相关高层表示:2004年下半年,在调查原MG罗孚法律文档时,发现上汽集团与原MG罗孚签订的“转让协议。”其称,2004年下半年上汽集团与原MG罗孚签订的“转让协议”中,绝大多数为许可条件,而收购方即南汽集团才是真正的“许可主体”。但南汽集团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南汽名爵总指挥张欣向上海证券报一语双关地表示:南汽名爵与上汽荣威的一个差异在于,南汽名爵才是原汁原味的英国血统。

      日前,记者采访上汽集团相关人士,其表示:不愿对这一知识产权案多做评论;从法律上看,谁是正主已经很清楚。上汽集团只想埋头做好自主品牌。其同时表示:南汽集团也不容易,希望他们确实能做好自主品牌。

      但由于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原MG罗孚知识产权时,曾聘请多家中介机构,因而记者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真相。该知情人士否定了南汽集团的说法,称:上汽集团才是原MG罗孚部分知识产权的正主。

      “原MG罗孚破产前,即2004年,上汽集团与MG罗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该人士表示,“但这一技术转让协议,与南汽集团所说的概念完全不同。”

      美亚国际执行副总裁费旭尔(Bill Fisher)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按照国际惯例,企业破产前与他方签订的资产出售协议,在企业破产后仍受到法律保障。因此费旭尔建议海外经销商在做南汽名爵代理时,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纠纷。费旭尔曾任职于梦幻汽车公司,近年来一直专注于为中国轿车出口至美国牵线。

      揭秘上汽收购罗孚产权协议

      □本报记者 吴琼

      

      在这场遮遮掩掩的知识产权纠纷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上汽收购原MG罗孚知识产权的相关协议成为关键。

      上海证券报独家获得上汽集团收购原MG罗孚知识产权的部分协议内容:上汽以约6700万英镑获得原MG罗孚25、75两个车型、全系列发动机(从1.1升至2.5升、4缸及6缸柴油发动机)的知识产权。此外,鉴于担心原MG罗孚破产,在谙知国外收购法律的中介机构辅佐下,上汽集团附加了一些保障条款。

      其一,上汽获得生产权。该协议规定,一旦上汽集团与原MG罗孚的合资不成功,MG罗孚有权买回去,但上汽集团拥有不可撤销的、可分许可的、3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权。假如MG罗孚破产,破产60天内,接收MG罗孚方可购买上汽集团购得的知识产权,但上汽集团仍享有生产权。

      其二,上汽成为技术拥有者,以后MG罗孚要生产,也需要得到上汽集团的许可。如果MG罗孚破产,上汽集团可以中止其生产权。

      美亚国际执行副总裁费旭尔(Bill Fisher)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按照国际惯例,企业破产前与他方签订的资产出售协议,在企业破产后仍受到法律保障。费旭尔曾任职于梦幻汽车公司,近年来一直专注于为中国轿车出口至美国牵线。

      此外,记者独家据悉,南汽集团成功竞得破产后MG罗孚的资产后,并未在60天内向上汽集团递交购买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南汽集团一度认为上汽集团低价购得相关知识产权,且将影响南汽集团自主品牌运作,因而派人调查此事。事后,南汽集团发现上汽集团的行为完全合法,因而调查一事并未向外扩散。

      “照上汽集团与原MG罗孚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上汽集团才是MG罗孚25、75两个车型、全系列发动机知识产权的实际拥有者。”知情人士表示,“任何他方要借用这一技术生产,均须获得上汽集团的许可,并支付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