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证券
  • 6:金融
  • 7:时事
  • 8:天下
  • 9:产业·公司
  • 10:上市公司
  • 11:专栏
  • 12:专栏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133:信息披露
  • 134:信息披露
  • 135:信息披露
  • 136:信息披露
  • 137:信息披露
  • 138:信息披露
  • 139:信息披露
  • 140:信息披露
  • 141:信息披露
  • 142:信息披露
  • 143:信息披露
  • 144:信息披露
  • 145:信息披露
  • 146:信息披露
  • 147:信息披露
  • 148:信息披露
  • 149:信息披露
  • 150:信息披露
  • 151:信息披露
  • 152:信息披露
  • 153:信息披露
  • 154:信息披露
  • 155:信息披露
  • 156:信息披露
  • 157:信息披露
  • 158:信息披露
  • 159:信息披露
  • 160:信息披露
  • 161:信息披露
  • 162:信息披露
  • 163:信息披露
  • 16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专栏
    当政府化身企业家……
    经济房 代人受过
    裹足不前太守旧 大胆创新却“闯祸”
    做企业一山不容二虎
    为了希望的纪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为了希望的纪念
    2007年03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梁 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博士

      俄罗斯问题独立评论人

      周年的意义,不是为了纪念就是为了防止忘记。

      对美国人来说,伊战四周年恐怕更多是后一种,对权势过度扩展所造成教训的纪念。但对伊拉克来说,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四周年应该是一种希望,希望一个合法的、有执政力的伊拉克政府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形成伊拉克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布什政府未经充分考虑的错误战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冷战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力量在全球的兴起,。

      2005年年初伊拉克教派冲突加剧,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动荡和内战的大规模爆发。之后库尔德人,什叶派穆斯林,甚至以“基地”为代表的恐怖组织都介入了,对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间对伊拉克未来局势,有两种估计:一种是美国无论是出于自省,还是出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能尽快地承担起战后重建的责任。但人们现在看到的是,因为在伊拉克付出巨大代价和民众反战的巨大压力下,美国战略界的混乱和退缩,孤立主义似乎又要占据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中东政策的主导地位。如果任由这种失败主义的情绪控制决策层,毫无疑问可以避免美国遭遇更大的失败,但对于伊拉克和整个中东,恐怕是一场难以挽回的灾难。

      另一种情况是伊拉克人敢于面对历史和现状,承认国家在向前进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付出的惨痛代价。而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伊拉克因为失望和仇恨成为恐怖主义的新温床。

      许多人现在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小布什所犯的最不可原谅的错误。但其实早在1998年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推翻萨达姆统治的议案,就被美国国会以多数票通过。小布什只不过是继承了既定战略。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演讲中,小布什坦言,“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因此,伊拉克战争从根本上说是美国民主扩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说过,“真正的胜利是战后的和平状态和本国人民的生活境遇优于战前”。美国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把伊拉克这样一个未曾经历过政党政治或民主政治历练的国家,改造成民主国家,必须首先打破原有的政治、文化基础,也就是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小布什最大的战略错判就在于,未能在战前认识到由于民主经验的缺乏及复杂的宗教、种族和部族构成,民主在伊拉克的成长将会困难重重。因此,伊拉克现在的困境,更多的是这场空前的社会变革所面对的困境。

      从这个意义来看,虽然美国发动战争的合法性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但萨达姆政权垮台后,美国在清除复兴社会党、安全治理,在经济、文化和教育重建上客观讲确实迈出了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伊拉克新宪法已在2005年10月的全民公决中通过,美国设想的政治架构基本确立。伊拉克安全形势虽然依然令人担忧,但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伊拉克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前景。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伊拉克重建评估小组” 今年年初提交的评估报告中提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美国需要得到来自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及双边捐赠者的大量国际支持”。这应该是对美国盲目自大的单边主义的认真反省。很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首次在伊拉克举行的伊拉克安全问题国际会议上,美国、伊朗、叙利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对话。

      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然还应该是伊拉克的内部因素。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最新的民意调查中,60%的伊拉克人认为他们生活得更糟了,这比2005年翻了两倍。对美国和美英联军有信心的人只有18%。此外,有67%的受访者否认伊拉克重建工作有效。这是一个让人深感失望的数字。四年前推翻萨达姆铜像的伊拉克举重冠军朱布里现在因为生活窘迫而对当初的举动后悔,认为美国人比独裁政府更坏,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如果说,朱布里的抱怨就是这60%人对现状不满的原因,那么伊拉克的未来真是充满了灰暗。伊战四周年,也只是美国人表示后悔和反美力量“隔岸观火”的又一场戏剧而已。对于伊拉克人,将没有任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