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
  • 2:大智慧
  • 3:大智慧
  • 4:大智慧
  • 5:大智慧
  • 6:大智慧
  • 7:大智慧
  • 8:大智慧
  •  
      2007 年 4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
    [沙牛家书] 每一次卖出都是错误的
    股市的天塌不下来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7年04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股指期货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应健中

      加息之后,多方主力借题发挥,使3000点的天花板瞬间变成了地板,3000点之后的攻坚战怎么打,成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势,一轮新的行情渐渐浮出水面,这轮行情的主题就是股指期货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之所以将此行情称之为股指期货的前哨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端倪:

      第一,大盘权重股再度成为机构的抢手货。以工行和中行为代表的大盘权重股在上冲3000点关隘的战役中功不可没,但第一轮冲关完成之后,这两只在股市中权重极大的巨无霸股票出现了大幅下调,下调幅度高达30%。在股指期货将登台亮相的影响下,机构又开始了对这些大盘权重股的收集和抢筹,道理很简单,到股指期货推出时,谁手中拥有这些对股指影响举足轻重的大盘股,就意味着谁拥有了股指期货的话语权,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会得心应手,而这一抢,就将股指抬高到了3200点。

      第二,市场已经显现出未来股指期货推出后可能会出现的宽幅震荡,可以这样说,如今的宽幅震荡是对未来市场的预演,操作难度明显加大。在牛市行情中,人们普遍感觉到捏不牢筹码,如果你手中有好股票,没有在2月27日大盘大跌时抛出,也很难在本周三的宽幅震荡中拿住筹码,这市场一会儿“八二”现象,一会儿又“二八”现象,如果你跟着追涨杀跌,一定会晕头转向。可以预料,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行情将会变得更为诡异。

      第三,先做多、后做空可能会成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的走势。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机构普遍持观望态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股指期货的推出已开始倒计时了,那些机构们再也按捺不住冲动了,内地股市原来是一个只能做多的单边市,只有买入股票待涨,才能赚钱。接下来,做多做空都能赚钱,从目前的趋势看,先做多、后做空有可能成为股指期货开局时的主要方向。

      股指期货还未推出,但围绕着大盘权重股的前哨战已经打响,市场将再现“二八”现象甚至“一九”现象,大多数股票原地不动,那些大盘权重股却鸡犬升天,操作难度会再次加大。在操作上,想做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不妨追随热点,将大盘权重股作为练兵的品种,在大盘权重股上做波段操作,与机构共舞。由于股指期货并不是马上就要推出的,市场围绕着“二八”和“八二”还会来回拉锯和倒腾。因此,在做波段差价的同时,不妨关注那些在年报中有高比例送配的个股,做那些能生崽的股票,通过除权填权的差价,收益还是蛮丰厚的。(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大盘股“脉冲”行情引发的三个疑惑

      李志林(忠言)

      本周四,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大盘股群体巨量上涨引发的“二八”现象乃至“一九”现象,股指连创新高,但大多数股票都连续大跌,市场普遍担忧类似于去年的“指数型牛市”又回来了,产生了一连串疑惑。

      大盘股上涨的原因何在?一是今年跑输了大盘。今年上证综指上涨了10%—15%,大部分中低价中小盘股都上涨了70%以上,但大盘股涨幅甚微,人寿、平安全线被套,工行、中行低于去年收盘价,有强烈的轮涨、补涨要求。二是基金做季报的需要。今年以来,尽管基金发行火爆,但90%以上的基金的净值如蜗牛,跑输大盘,致使大量基民“炸基炒股”,赎回压力日益沉重。于是各路基金不约而同地选择季末通过狂炒大盘股来大幅提升基金业绩,挽回颜面,留住基民。三是为备战股指期货而抢夺大盘股。尽管股指期货推出后套利保值未必是大机构的本意和最佳手段,但舆论的诱惑导致了在大盘股中的从众行为。四是前期在2700点—3000点看空的基金、QFII在大盘创新高后被迫翻多,只能在远远落后于股指的大盘股中抢筹。五是新基金限于建仓期的压力,饥不择食地买入大盘股。

      大盘股上涨能成为新的主流热点吗?笔者认为其可能性较小。第一,估值过高。与去年六七月份大盘股市盈率普遍只有十几倍不同,如今大盘股市盈率已等同于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如工行、中行近40倍,人寿、平安100多倍。第二,套牢盘沉重。如人寿、平安全线套牢盘,工行、中行离头部15%—20%区间套牢盘密密麻麻。第三,月线处于高位。大盘股的日线虽然处于低位,但周线月线处于高位,上行极为艰难。因此,大盘股不可能成为新主流热点,金融权重股的上升空间仅5%—10%而已,只能是脉冲式反弹行情,使股指上一个台阶,进行箱形震荡。

      中低价中小盘股行情结束了吗?非也。首先,中低价中小盘股行情的实质是借壳、参股、购并、增发、注资、整合等大重组题材,这个主流热点今年不可能改变。其次,今年1至3月,在这个主流热点中,私募、券商等主力资金介入很深,没有一年半载是退不出来的,主角和配角的更换绝非易事。再次,中低价中小盘股炒的实际上是内生成长性+外生成长性的新价值观,不受现在市盈率的束缚,故不能简单斥之为投机。这个优势是一些大盘股不可企及的。中低价中小盘股虽然今年头三个月涨幅不小,但其周线、月线均在底部,不少股票是从几十元跌到几元的,属10年未涨的股票。虽然近日中小盘股下跌了不少,但绝非主力出货,而是乘指数上涨过快之机震荡清洗吃进筹码,从本周三看,哪怕是股指下跌了80多点时,也没有一只股票跌停,这便是明证。我相信,当大盘股进入调整时,真正有价值有重组题材的中小盘中低价股还将大有作为。

      牛市的特征就是百花齐放,大多数股票都会或先或后、不同程度地轮涨。在中小盘股涨了三个月之后,让大盘股表现一番,能量释放一下,把底部抬高一级,岂不是为日后中小盘股、中低价重组股再度唱戏搭台?因此,对今年以来的市场主流热点应“咬定青山不放松”。(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成交持续放量的背后

      桂浩明

      一般来说,在一个“天量”出现之后要再出现一个“天量”,通常要间隔一段时间,并且往往会出现在下一波行情中。但在本周三,股市再度刷新“天量”纪录,仅仅相隔了20多个交易日就再创“天量”,很是令人惊讶。而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段时间以来,两市成交持续放量,基本上都维持在1500亿元以上的水平。而在一年前,成交量还不到现在的10%。

      对于如此巨额成交量的出现,人们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这表明增量资金充裕,市场活跃;忧的是交易太火爆,表明投机气氛偏浓。不少股民都很熟悉 “先有天量,后有天价” 这句股谚,现在既然“天量”频出,当然就得当心后市会不会大跌。虽然股指近期不断上涨,但投资者心态并不太稳定,这和成交的持续放量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天量天价”的股谚在正常情况下的确是很灵验的。不过,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就不那么能准确地揭示实际情况。首先,由于时下的市场规模处于急剧扩张过程中,由于“小非”、“大非”的不断解禁,市场上流通股票的数量在快速增加,可供交易的股票多了,成交量自然也就大了。其次,由于“小非”、“大非”解禁后,这些股票的套现压力很大且比较集中,在这些股票上形成了巨大的换手,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股票的交易量往往会突然增加。对于大盘来说,由于三天两头有“小非”、“大非”解禁,也就使得成交量不断放大。第三,尽管现在股市总体上是一路上涨,但盘中热点的切换也是相当频繁的,譬如去年四季度是大市值股票较活跃,今年一季度则演变为题材股走势强劲。而到了一季度末,又出现了大市值股票走强的趋势。这种热点的不断切换,吸引不少资金不断在各类股票中进出,以争取收益最大化。这样一来,也使得成交量得以放大。另外,由于股市整体向好,人们的投资热情不断提高,新资金入市、尤其是银行储蓄资金向股市流动的趋势十分明显,这就为成交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数据显示,现在一方面新发行的基金十分热销,但另一方面,部分老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也很大,这就迫使老基金不断卖出股票,新基金又大力买进股票,交易频繁,于是也形成了成交量持续增长的又一个动力。

      客观而言,目前股市的交易的确是太活跃了一点,从换手率的角度看也确实偏高。从这个意义看,人们对成交屡创“天量”存有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可看出,成交量的放大也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有的具有一次性的因素(譬如“小非”“大非”的减持等),因此很难和成熟市场和市场以往的表现相比较。所以,持续放量有其合理性,在一定阶段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人们并不希望投资者过于短线操作,由此带来的成交急剧放大状况未必是很健康的。但不断出现“天量”的现象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不断出现,投资者无须担心行情会因此而走坏。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不断垒高的“大坝”与了结的冲动

      文兴

      在股市大涨的背景下,大多数投资者的脸上经常带着笑容,计算一段时间的收益已成为人们的习惯性动作,“翻倍”、“翻几倍”成为常能听到的“术语”。

      不过,看了一些有关“小非”、“大非”的获利统计资料,在它们的盈利面前,任何“翻倍”都自叹不如,这里笔者仅举一例,也暂且略去上市公司的名字,要知道这也是一些人心目中的牛股。

      这只股票前年的低位是4.17元,如今已在42元之上了,这还没有计算执行股改对价的收益。前些天,其“小非”股东减持了八百多万股,获利达2.899亿元,收益率为1894%。收益极为惊人。

      不过也有资料指出上述计算有误,因为这只是按发起人股东初始投资成本计算的,遗漏了历年来的分红,如果完整地计算发起人股东减持股份所得的收益率,竟然达到6000%,惊人吧?

      是啊,如今股市在不断创造纪录,6000%的收益率并不是这次“小非”、“大非”流通的最高收益率,比这高的一定还有。只不过我们在不断畅想“十年牛市”的同时,看看别人获得的收益,想想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合法的生意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收益,就会强烈感受到一种冲动。

      可能有些人认为,“小非”、“大非”获利了结的冲动未必那么强,没看见哪家“小非”、“大非”要流通,该股票就涨吗?是的,一段时间是如此,要记住,实现账面利润永远是生意人优先考虑的事。

      国际股市大多是全流通市场,大股东对自己股权的重视程度自不待言,收购兼并永远是资本市场的主题曲,不过,百年老店常见,百年股东却少有。

      这说明什么呢?随着股指的不断上涨,其“大坝”在不断垒高,所能容纳的水量也在不断上升。水库大坝作为百年工程自然不会倒塌,而股市的“大坝”呢?尤其那些盈利极其丰厚的“小非”、“大非”们在大坝决堤时会怎么做,想想就不敢想了。

      (本文作者为上海杰兴投资总经理)

      “上山容易下山难”

      陆水旗(阿琪)

      无论是在幅度上,还是在周期以及市场动态上,目前都显示出行情有暂告一段落的趋势,不少人已经开始忧虑可能出现的调整。其实,从“2·27”大跌以来,不少投资者对行情就已变得十分敏感,时时担心调整会不会来临。令他们高度敏感的原因是,大盘前期涨幅那么大,一旦调整的话,股指还不跌个成百上千点的。然而,目前行情确实有调整的需求和趋势,具体走势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原因之一:不论绩差股的投机泡沫怎么破灭,行情如何退潮,由于有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预期存在,有以一当十的权重股支撑市面,大盘至少难以再出现类似“2·27”的瀑布式的下跌。最差的情况是权重股不动或小跌,投机股群体下跌,大盘出现震荡式缓跌。要知道,沪深300成分股的市场权重已达到70%,这意味着,只要成分股不动,即使其他股票全跌去50%,大盘最多也只能跌15%。原因之二:虽然泡沫很大的低价绩差股“说故事”的行情濒临破灭,但鼓励整体上市的大背景、上市公司做多股价的小环境、民间资金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状况,都注定题材性行情不会就此消亡。由于前一阶段题材性行情“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编故事的味道太浓,后市结构性调整更多的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因此,非主流股行情不会全体消亡,而是两极分化,不会出现集中性的共振式下跌。原因之三: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看好人民币资产的外资或内资还会继续进来,只是进来的规模和进入的积极性会可能不如以往,对调整行情已起不到扭转性的作用,但起码能减缓大盘调整的压力和幅度。原因之四:今年年初以来的超纪录的换手,使得整个市场的成本已大幅提高。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仍是单边做多的机制的背景下,对大盘的上涨与下跌具有双向牵制的作用,使得大盘难以大跌,也难以深跌。

      行情“上山容易下山难”,只是在题材股去伪存真、机构的期指战略未定、新大盘股发行与上市在即、期指何时推出和在怎样的位置上推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后一阶段行情的特点将越来越复杂。我们年初曾分析提示,今年行情的主旋律可能是走势“上下抽”、操作“左右抽”的反复震荡。现在看来,如果说前三个月的无序震荡是个“小抽抽”的话,“大抽抽”的行情可能还在后面。在当前的时点,心态不好的投资者最好离场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好戏,获取心得,也是一种收获。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