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3版:钱沿周刊·产品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3版:钱沿周刊·产品
    新品擂台
    太平洋安泰推高额境外旅行险
    海康保险携MSN推出网上理财大学
    另辟蹊径分享信托收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另辟蹊径分享信托收益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杨羽

      

      随着《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信托监管规章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信托投资的门槛抬高了不少。但事实上,从近期的个人理财市场来看,投资信托其实可以“另辟蹊径”,依托人民币理财产品,信托投资的门槛其实是明升暗降的,信托投资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并不遥远。

      联结信托 新品迭出

      新年以来,各家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已经比往年明显增多,推出了众多的信托联结型理财计划,有的合作投资高速公路项目、有的合作投资城市港口项目建设、有的合作投资证券市场等。如中行上海市分行近日推出的人民币理财新品———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除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外,其还将投资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关于“十一五”期间重大市政项目的信托计划,并由国家开发银行对该笔信托贷款本息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预期收益率为3.80%至3.90%。

      当然,随着近期股市的火爆,人民币理财产品借信托渠道进行股市投资,也成为了一大看点。从投资的渠道来看,主要有两种,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利得盈”2007年第11期开放式基金类理财产品,中信信托为受托人,主要投资于国内各类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期限1年,预期年收益率10%;而农行2007年首个“新股申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则主要投资于平安信托利丰新股申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期限11个月,预期收益率为4%至12%;浦发银行发行的2007年第一期打新股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为“中海聚发-IPO系列资金信托计划”,依托中海信托投资新发行沪深A股、新发行可转债的申购等,投资期限为1年半,预期年收益率则为3%至8%。

      门槛降低 优势明显

      根据有关信托新规,合格的信托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是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是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是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新规还明确单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人数中自然人不得超过50人,这样的规定,使得市场一度认为信托离普通投资者渐行渐远。

      但事实上,通过借道信托联结型理财产品,投资信托的门槛其实降低了。联结信托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一般为5万元,普通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同时,这种产品购买方式也比信托更方便。人民币理财不用预约,只要在银行公布的发行时间去银行网点,一般均可买到。信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虽然略低于直接购买信托产品的收益,但其稳妥性却比直接购买信托高出很多,因为银行要承担信誉风险,所以其把关会比较严格,在信托项目的选择上,银行会综合衡量,优中选优,最终选择资信良好、业绩突出的信托公司和信托项目进行合作。

      风险不小 并非人人适合

      在早期的信托联结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大都提示:客户的本金存在损失的风险,并不承诺保本。而最近出现的一些产品,大都提供保本承诺。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类投资已经没有风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银行是否为信托产品提供避险机制,这需要仔细比较条款的细节。

      其实,保本是一回事,获得预期收益又是一回事。投资者也应该对于信托计划本身进行一定的研究,千万不要认为预期收益就是实际收益。业内专家提醒,信托类人民币理财产品适合收入较高、追求财富稳健增值的中高端客户,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毕竟信托产品可能出现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利息的情况,虽然银行提供保本服务,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低至0%,在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丰富的今天,其损失的机会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对于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与其投资信托类人民币理财产品,还不如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以获得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