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2版:钱沿周刊·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2版:钱沿周刊·热点
    私密感受+管家式服务
    外资行独立发卡暂无时间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行独立发卡暂无时间表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邹靓

      

      今天,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首批获准改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一齐开业,标志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为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正式启动。只要单项人民币业务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监管当局验收,就可向本地居民开放。一旦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开始,紧随其后的将是信用卡业务———这个中外资银行的必争之地。那么,外资银行在境内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信用卡会是什么样呢?

      发卡时间未见明朗

      上海银监局人士对此表示,外资银行必须首先可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之后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规定进行发卡业务的申报工作。待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才可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然而,目前各家中资银行管理发卡业务所遵循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其中尚未有适用于外资银行发卡的相关说明。

      东亚银行人士表示,外资银行发卡,必定是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行借记卡还是信用卡,外资银行都会在新修订的《银行卡管理条例》出台之后再行操作。”

      虽然还不能独立发卡,但各家外资行都有相应的信用卡业务部门,开展相应的收单、结算业务。其中,东亚银行早在1996年就在中国设立了银行卡中心,之后也将以此作为其独立发卡的核心管理部门。汇丰、花旗、渣打则还没有明确设置相关的机构。

      同时,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进军中国银行卡市场,外资银行已开始在清算系统、风险控制、战略储备上进行前期“嫁接”。渣打银行人士表示,外资银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成熟的发卡业务的管理及经营经验,但是具体到在中国开展业务还是需要做一些调整。比如客户数据和信用环境信息的积累,目标客户的选定及拓展方案等等。

      特色服务移植内地尚需时日

      为方便外币卡持有者用卡及为即将开始的人民币银行卡业务准备,近日外资银行已于ATM机的铺设开始有所动作。目前如花旗在沪的ATM机已进入商业集中地带,汇丰在内地的ATM机数量已达81台。渣打、东亚均表示将在2007年增设网点及ATM机铺设。

      中国银联总裁助理阎强日前透露,四家获批改制的外资银行无一例外地已经与银联取得联系,并就发行信用卡的合作进行磋商。银联人士表示,银联目前是央行授权的国内唯一一个可进行跨行跨地区转接的支付结算通道,外资银行与银联的合作,预示其能迅速介入国内信用卡市场。

      阎强同时表示,在外资行发卡方面,银联可以提供发卡外包服务,这样外资行可以在不建立自己的机房、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等情况下,通过银联的网络系统迅速进入本地市场;此外,外资行如果想自建发卡系统,并发行银联标准卡,银联将为其提供系统对接服务等。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管理和产品的功能创新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落地中国后,不会与中资银行提供的已有服务太过同质化,将通过特色服务、个性化功能来吸引客户,以弥补其网点资源有限的不足。

      据悉,外资银行的外币信用卡除了能提供透支消费、取现、积分优惠赠礼、附赠医疗及保险服务等类似中资银行推出的服务外,在部分地区还推行返现金、返券等营销手段,在增值服务方面还有类似代缴税款等功能。

      对此渣打银行人士表示,具体到推出什么样的服务内容和怎样发行人民币银行卡,还需等到《银行卡管理条例》出来之后才能细化,“所能提供的服务更多的依赖于政策环境”。

      至于人民币银行卡收费标准,4家银行没有表态,但比对其外币卡收费,明显比国内银行高出一大截。如花旗浦发联名信用卡普通卡年费180元、金卡年费360元;在汇丰银行ATM机上办理单笔业务收取手续费20元人民币;东亚银行和恒生银行每笔取款手续费分别为25港元和20港元。不过,此前外资银行均表示过不设客户门槛,这种姿态应该多少也会在银行卡收费上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