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5版:营销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5版:营销
    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林军:投资者教育要深耕细作
    东吴基金举办 大型投资理财培训
    新老基金销售“两重天”
    宝盈泛沿海基金启动工行定投计划
    信诚四季红基金分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老基金销售“两重天”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施俊

      

      在2006年巨大财富效应的刺激下,2007年春节以来,基金销售持续火爆,几乎所有新发基金都是一两天就达到预定目标而提前结束认购,有些基金甚至出现1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的疯狂场面。相对而言,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就显得不温不火,呈现一种平稳发展的态势。

      根据万家公用事业基金最新持续营销记录,最近两天的LOF日申购量连续飚升,日销量分别达到1500万份和3300万份,而且开户数的分布非常分散;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司派出的10多个销售专员,依托主代销行渠道的申购量却始终上不来。

      万家基金业务策划部总经理邵钧分析指出,当前基金个人投资者可以大体分为“股民类”和“储户类”,相比之下,股民在选择基金品种和掌握投资时机方面,显得更为成熟。一搬来说,通过LOF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一般都是股民,在银行网点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一般都是储户。储户对投资基金的热情非常高涨,但往往在了解基金品种差异以及把握投资时机方面很不成熟;相对来说,经历过股票市场摸爬滚打的股民无疑更加理性。

      邵钧解释说,吸引股民积极认购万家公用事业基金的原因有两点,而这两点恰恰是储户所忽略的。一选时机,即根据市场走势选择基金。目前,市场点位高达3200,沪市 A股平均市盈率39倍,尽管长期走势依旧看好,但短期风险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公用事业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不到25倍,万家公用基金在所有股票基金中的持仓市盈率最低,防御性特征十分明显。股民近期对该基金的热烈追捧,就是其“选时机”能力的佐证。二选产品。储户投资基金往往“喜新厌旧”,这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新基金由于还没有投入运作,唯一能参考的是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基金经理个人以往的投资业绩。但不同基金品种其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都不一样,这就使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