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基金一周
    ◆基金·数字
    华夏旗下封闭式基金全线分红
    建信恒久价值基金今日拆分
    基金销售 管理层强化指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销售 管理层强化指导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Morningstar晨星(中国) 王君言

      

      一季度基金经理变动逾一成

      动态

      2007年一季度有51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其中37只发生原基金经理离任,14只发生新基金经理增聘,离职变动率占319只基金总量的11.60%,相比上季度7.17%的变动率,今年一季度以来基金经理离任比重有所增加。从离任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看,他们管理原基金时间最长的达到1348天,近四年;而最短只有142天,不足四个月,共有10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其基金的时间少于1年。从公司层面来看,近期博时、华安、泰信和招商基金公司的岗位调整较大,其在一季度由于基金经理更迭影响的基金数量都达到4只之多。

      点评

      根据证监会去年年底发布的《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未满1年的,公司不得变更基金经理。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书面说明理由。”“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未满1年主动提出辞职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聘用合同竞业禁止有关规定,并向中国证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书面说明理由;其他公司在聘用其担任投资管理人员时应当遵守竞业禁止有关规定,对其以往诚信记录、从业操守、执业道德进行尽职调查,并取得其前任职公司的书面鉴定。”这些条款虽然严格限制了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之间的转换,但对于近期有些基金经理频频走向私募集团,其限制性不大。

      首家“比例配售”基金诞生

      动态

      3月28日刚开始发售的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在发售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即达到了180亿元,超出了拟定的110亿元规模上限,并于第二天公告提前结束发售,同时实施“比例配售、余款退还”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定,该基金将及时公告配售的比例,按比例对客户的有效认购申请进行确认。未被确认部分的认购款,基金管理人将在认购结束后尽快划拨给销售机构,再由相关销售机构向投资者的指定账户划出。此外,之前拟应用“比例配售”机制的招商核心价值基金在两天内销售了96亿元,未达到100亿元的上限,最后没有实施比例配售,所以易方达价值成长将成为首家应用“比例配售”的新基金。

      点评

      今年新基金热销使得“比例配售、余款退还”和“拟定上限、先到先得”等控制基金规模的销售手法得到广泛推广。目前来看,“拟定上限、先到先得”的销售方式往往造成个别“打新”投资人清早排队,抢购的疯狂更容易造成羊群效应,所以之前各销售网点屡次出现十分钟之内配额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而此种“比例配售、余款退还”的机制使得不同投资人皆可获得比例认购,避免了“先到先得”发售中个别投资人无功而返的遗憾,但也会使销售渠道面临一些压力,因为未被确认的余款,基金管理人将在认购结束后划拨给销售机构,再由销售机构向投资者的指定账户划出,这增加了基金销售的手续。

      基金公司贫富差距凸显

      动态

      漳泽电力此前发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天弘基金的长期股权投资在2006年度的亏损达到154.94万元。按照漳泽电力26%的持股比例推算,天弘基金公司去年的亏损额高达595.92万元。自天弘基金成立以来,公司仅发行了一只股票型基金天弘精选基金。该基金当初发行时的总份额为3.39亿份,而截至2006年末,该基金的总份额仅剩下1.44亿份,对于一向投入支出都较高的基金公司而言,1亿多的管理规模提取的管理费最多不过200多万,显然无法满足公司正常运营的需要,亏损也是在所难免。除天弘基金公司外,去年管理费收入不足2000万的基金公司占40%以上,相对于南方、银华等超过2亿元的管理费所得,基金公司之间的发展差异在2006年进一步凸显。

      点评

      晨星认为,像天弘等几家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多在2004年中期设立,当时恰逢熊市,他们的第一只基金产品也多在市场复苏起步阶段发行,新基金的设立规模本身很小。其首只基金产品在业内的品牌效应根基未稳,之后很长时间没有新产品发行,错过了牛市的大好行情。

      而在其之后设立的几家合资基金公司状况则明显不同,如2005年中期设立的工银瑞信、建信、交银施罗德等几家公司,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一方面有合资背景,一方面有银行股东做后盾,使他们从基金发行到产品设立的速度远远高于之前设立的本土基金,这些管理人目前都拥有4只基金产品左右,管理的资产规模都在200亿元之上,并在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熊市起步和牛市起步,及股东背景的差别,使得2004年和2005年新设立的基金公司发展出现较大分化。而在2006年设立的基金公司,像信达澳银、中欧等管理人,其首发产品多在牛市募集,基本设立规模都在百亿左右,市场火爆异常,其发展的外围环境明显好于2004年中期时段设立的基金公司。

      新基金开放申购拒绝赎回

      动态

      一季度14只新基金平均的设立规模达到85.48亿元,据悉,监管部门要求新基金发行规模不超过百亿份,所以多数基金的募集期限都在一两天结束。但现在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打破传统封闭期,甚至出现新基金过快地开放申购而拒绝赎回的现象,限量发行也挡不住管理人追求规模的脚步。

      点评

      限量的目的是因为基金规模过大对基金运作而言很不方便,但这与管理人追求高管理费的目标是有一定冲突的。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只有使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最大化,它才有可能按资产提取更多的管理费。但事实上,只有基金规模适中才适合基金经理操作,才能为基金经理创造更好的业绩提供根基,从而树立良好的基金品牌。只有树立良好的基金品牌,基金公司的资产才会有序增长,盲目追求单只基金资产短期最大化可能会损伤投资业绩。而品牌形象的损伤会使基金资产在未来阶段不断流失。长期与短期,做还是不做?或许只有时间的沉淀才能给予验证。

      封基分红潮全面铺开

      动态

      每年四月都是封闭式基金集中年度分红的阶段,尽管从去年开始部分基金修改了分红契约,并有27只基金提前实施了中期分红或部分年度分红,但多数基金依然等待四月分红大潮的来临。

      点评

      封闭式基金不能自由申购赎回,持有人如果想套现唯一的途径就是到二级市场以交易价格将份额出售,但一般而言,封闭式基金尤其是到期日久远的大规模封闭式基金其折价率普遍偏高,如果持有人按现价出售就必须承受交易价格与净值间的差异损失,所以多数机构持有人尽管在急需现金流的情况下,仍是封闭式基金的忠诚守护者。对于他们来说,封闭式基金每年一度的集中分红大潮是解决其从半冻结资产转化为现金的最佳途径。据了解,已公布年度收益的34只基金已分红和预告分红总额已经达到166.6亿元,较2005年封闭式基金11.13亿元的分红总额同比激增1400%。这对于长期持有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人来说,可谓锦上添花。

      基金销售看“风险”匹配度

      动态

      证监会刚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平台管理规定》中指出,基金销售系统要“具有调查、评价、记录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功能”;同时,“应当检查基金投资人所认购、申购基金的风险等级与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之间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应当具有要求基金投资人进行确认,并记录基金投资人确认信息的功能。”一个可同时销售50只不同基金的销售系统中,按照新规,今后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系统将首先要求投资者填写一份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系统将推荐适应其风险等级的若干只基金产品,而在其风险承受能力之外的其他基金产品,这位投资者将不能选择。”

      点评

      国内基金投资人长期以来的理财观念一直处于“跟风”状态,多数销售机构推介产品时大都不是根据投资人的具体风险承受能力做针对性的介绍,这使投资人对于不同基金种类的区别没有基本的认知。这对于那些理财观念不成熟,尤其是已上了年纪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却盲目买入高风险股票基金的投资人来说,令人颇为担忧。本次证监会发布的法规,恰恰是将不同基金分别开来,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选择,对于推动国内投资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而言,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