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研究院
    戴蒙德模型融合宏观经济与微观行为
    全国社保基金将加大海外投资
    ■多声道
    “经济史坛推祭酒”———全汉升与中国经济史
    欧洲人巧用房贷 理顺财务思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戴蒙德模型融合宏观经济与微观行为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史晨昱

      

      在各类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中,戴蒙德模型被提及的频率和次数可能是最多的。这个模型的创建者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是一位相当活跃、举足轻重的潜在诺贝尔奖得主。他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引领了宏观经济学研究潮流,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其他经济学家建立了研究标准和方向。

      彼得·戴蒙德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年仅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从经济的总量特征作宏观分析,忽视了宏观经济现象内部蕴涵的微观基础,导致了宏观与微观经济研究的脱节。20世纪30年代,拉姆齐首先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建立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讨论微观经济主体在追求其行为的最优化的过程当中,宏观经济的时间路径是如何确定的。也就是说,在拉姆齐模型中,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在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选择过程中确定的。这一建模思想和研究方法湮没了3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对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各个流派,其共同的努力方向,都是力求实现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的融合,强调宏观分析方法的微观基础。

      以世代交叠模型

      奠定学界标杆地位

      1965年,年仅25岁的戴蒙德就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经典论文“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文中,他在拉姆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世代交叠(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OLG)模型。正是这个模型所采用的世代交叠研究方法,一举奠定了他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问题研究中的标杆地位。

      依据拉姆齐模型,经济中的个体都是彼此毫无差别的标准个体,他们具有无限的寿命,拥有完全相同的理性行为,在永恒的无限生命期界中,依照相同的经济决策方式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不考虑年龄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即所有人的经济决策都被视为无差别。作为对照,在世代交叠模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仅具有有限的生命,随着年老一代的逝去,新的人口在不断进入经济生活,在相同的时点上,不同代际的人共同生活,不仅同一代人存在经济联系,而且不同代际的人之间还存在着广泛的经济交往。他们的消费、储蓄、投资等所有经济选择,由于身处不同代际(即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必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即不同代际的人之间的交往规律不尽相同,因此,整个经济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由此可见,世代交叠模型考虑到了经济个体的差异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群体纳人分析框架,其分析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解释和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经济行为差异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宏观经济层面与微观个体行为的融合。模型可以很容易地被扩展应用于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消费决策、帕累托效率等研究领域。

      在“国家债务”一文发表之后,戴蒙德继续在公共财政领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71年,戴蒙德与米尔利斯(1996年度诺奖得主)合作发表长文《最优税制与公共生产:(I)生产效率、(II)税收规则》,全面探讨了最优税收问题。尽管对于最优税制问题的探讨始于拉姆齐1927年的经典论文,但是直到1971年戴、米这篇论文发表之后,最优税制理论才真正形成了体系。该文对最优税制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性作用。文中,戴蒙德和米尔利斯用精细的数学工具首先证明在税收和公共生产存在的情况下,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生产效率的存在性,即证明了最优效率点是存在的,并且最优点就在效率可行性边界上,接下来提出了使经济处于帕累托有效状态的“拉姆齐一戴蒙德一米尔利斯税收法则”。

      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

      戴蒙德的大量文章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而且还有着强烈的政策含义。

      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他一直关注的重点。近一二十年来,全球有着某种公共养老保险体制的国家达到了166多个。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奉行现收现付养老体制的国家均面临着社会保障支出过大、社会保障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困境。总体来讲,各国处理养老体系问题通常遵循着三种模式:一种是根本改革,即实行社会保障的完全积累制,基金管理实行完全的私有化,典型如智利;第二种是实行稳妥折中性质的改革,在保留部分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引进基金制养老计划和补充养老计划,俗称“多支柱”改革方案。采取这一方式的国家以转轨国家居多,如波兰和中国;第三种是推行“改良性质”的改革,不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人们为养老多储蓄,这是一种以公共税收给予补贴的方案,常为最富有的国家,如美国和欧盟等所采用。寻求一条可以规避不足清偿风险和实现体制长期均衡的改革道路,是各个国家改革养老制度的共同目标。为此,担任美国社会保障研究协会主席的戴蒙德相继以“社会保障分析的基本框架”等重量文章,全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社会保障不可或缺。自养老制度诞生直至如今,阐述它存在原因的理论不断推陈出新。戴蒙德把这些理论假说划分为四类:扩大政府收入,收入再分配,纠正市场失灵和父爱主义。戴蒙德强调:与理想状态下的市场相比,现实世界有三种市场失灵或称三种市场不完全,一种是安全投资机会的缺失,一种是实际年金的缺失,一种是工作年限不确定问题。那些意图为退休积累资金的人有投资机会但却未见得能获得合理收益的组合和安全的投资回报,尤其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多元化证券投资的弱小投资者。市场的不完全或者说市场的缺失限制了为确保退休后消费水平相对不变而进行储蓄的能力。即使是共同基金也会受制于短期内个人将财富转化为年金所带来的价值巨幅波动。因此,社会保障必不可少。

      2、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近年来,普通民众对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信心不足。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公众、学术界、政界的激烈争论。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费尔德斯坦等倡导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他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彻底改革既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赤字问题,又可以提高国民储蓄率,并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戴蒙德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并无大的财政问题,只需将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指数化,并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一部分投资于股票市场即可解决未来的财务问题。他不赞成完全模仿智利模式,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3、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NDC)。戴蒙德和米尔利斯共同参与了“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的首期研究,他们认为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适合中国社保体系发展的方向。他们集中讨论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参考国际最新经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为基础的、单一的全国强制性养老金体系,同时改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NDC)而非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提高从社会统筹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