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
主持人:除了体制、机制因素外,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3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什么中国经济在进入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国家要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呢?
邓聿文: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仅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工农业产品大多相对供过于求,已进入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服务行业发展滞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很不适应。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另外,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是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制造业领域,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但由于服务业的低效率,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明显减弱。特别是分销、物流、融资、信息等服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明显滞后,对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发展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有近13亿人口,又是农业大国。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一方面新增就业人口和从农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数量巨大,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是今后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发展的成果不能仅仅看增长速度,还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随之全面提高。只有服务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因此可以说,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国家战略。
服务业发展滞后“软肋”在哪里
主持人:那么,中国服务业目前的状况如何?自身又存在哪些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呢?
张国云:中国服务业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比重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都超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中国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截至2006年底,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3%,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类似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具体来讲,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但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2%,2006年更是下滑到39.3%,明显偏低。此外,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5年这一数字仅为31.4%。
二是服务业自身的结构不合理,少数富裕阶层支撑着部分奢华服务业畸形发展。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显著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边缘。另一方面,相对富裕阶层支撑着一些奢华性的服务业畸形发展,中低收入阶层对质优价廉服务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服务业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三是生产性服务比重小、服务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性的活动。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尚不发达,人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服务业(尤其是高端)发展的需求还不旺;许多服务领域至今仍被当作非生产性的活动,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却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
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服务行业目前仍存在门槛高、管制多、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对外开放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以及规模小、效率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又是思维意识障碍和政策扭曲比较严重。此外,片面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忽视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结构严重扭曲,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利用服务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主持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制约,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让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成必须。那么,服务业的发展能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吗?
张国云: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
具体来说,在产业结构上,要彻底改变过去以重化工业为主向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转变。各地产业结构,普遍都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以相对成熟的工业为基础,逐步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是各地破解资源能源约束难题的最佳现实选择。
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利用高端服务业改变高消耗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低产出,是区域经济发展初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增长动力上,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将投资拉动向创新推动转变。改变靠大量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开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用知识、技术、文化、专利、品牌等无形资源投入部分替代土地、能源等有形资源投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方式。
在生态环境上,通过公共服务去推进污染型向保护型转变。舍得用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力、物力,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劳动力素质上,通过科教服务把过去的简单型向技能型转变。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相对不高。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因此,应改变人才培养与选用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三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四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4000美元。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邓聿文:上述目标是国务院“若干意见”的精神,“意见”首先要求“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次要求“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要求“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和开放。
在发展服务业中,我想强调几点:一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据有关统计,我国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数量上私营企业已占近半壁江山。但是,金融保险业中公有制依然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就整体来说,中国的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服务业44个大行业中,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5个行业外,其他39个行业国有投资都占50%以上,其中20多个行业高达90%以上。
可以说,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的行业主要在服务业。正由于竞争不足和发展滞后导致了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所以,服务业下一步体制改革是降低准入条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多元化的竞争主体。
二是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不要传统服务业。从资源禀赋看,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劣势在于资本和技术匮乏。发达国家则相反。从市场利益来看,中国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利润趋于平均化,而市场准入程度低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有较高的垄断利润,成为外企青睐的“肥肉”。这就使中外服务业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服务竞争,呈现不同的态势。
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依托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服务,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入世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市场比较熟悉,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受外企的冲击也不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则因资本和技术的匮乏,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所以要利用好这一优势。
三是中国服务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须有效消除社会收入差距,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不断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服务需求逐步增长,供给有效扩大的良性发展。
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
主持人:在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方面,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张国云: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重二轻三”的落后产业观,正确认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深化服务业改革。
其次,要拓宽渠道,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境内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财政部门应整合预算内外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力度。加强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投资示范引导,吸引更多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
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引导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服务业嫁接外资的步伐,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投资我国的服务业。
再次,要有政策扶持,优化环境。清理现行服务业中过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准入门槛障碍、歧视性政策限制、不合理行政性垄断规定,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除特殊行业外,对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实行同等待遇,凡允许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价格等方面,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逐步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待遇,并及时研究出台配套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最后,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国际性的服务业人才。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规范化、专业化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学校。加快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