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财富人生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印度“贫民窟”
    市场的通道里 没有减震的弹簧
    手机勿借
    第一次汇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的通道里 没有减震的弹簧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晓晖

      

      股市形势一片大好,指数连创新高,但仔细看看,还是有些不和谐音,连续的涨停板伴随着几百亿的大单,高管违规卖股票,泡沫论者的集体噤声,怪得很。

      赚钱的时候自然是皆大欢喜,一旦市场下跌,相信种种牢骚、抱怨、愤懑、咒骂都会出来,市场如何地不理性,上市公司如何地不规范,把赔钱的愤怒发泄到各个方面,既找到了赔钱的理由,又解脱了自己的责任。

      责任可以逃避,但亏损是无法逃避的,毕竟减少的是自己账户里的钱。

      有些奇谈怪论总是在挑咱们自己的毛病:中国股市不理性,上市公司不规范,总之问题很多。但国外怎么样呢?反正,理性不会导致1929年的大崩盘,不会有那么多董事长从摩天大楼上往下跳,也不会造成“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世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到咱们这儿不是一样做假账?安然事件在美国不是一样发生吗?

      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就像李文普顿说的,华尔街没有新事物,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

      1929年之前的大繁荣中,也有很多人提出过市场过热的警告,但市场的上涨最终让所有的泡沫论者都闭上了嘴巴,而市场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上涨的尽头。可见,当反对者都闭上嘴巴的时候,实在不是个吉利的事情。

      谈到金融期货的时候,总有论调说金融期货能够减少市场的震荡,很像是减震弹簧:拉得过分的时候,弹簧就往回拽;压得过分的时候,弹簧就往上撑。据说金融期货就是这个东西,但金融期货从来不会减少市场的震荡,倒是会让市场更加大起大落。因为期货里有一根资金杠杆,当人能够以小博大的时候,能够投下去一注,赢回来十注的时候,不可阻挡地引发人们的贪婪。在正常的状态里,有人因为贪婪而做多,也有人因为贪婪而做空,动力阻力一合成,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但当所有的人都没有对手的时候,或者说当泡沫论者都闭上嘴巴的时候,万众一心走到山顶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对手盘,如果再一起回头,谁也回不去了。

      如果没有资金杠杆,就不会有大的悲剧发生,一天的暴跌为什么会导致资本大鳄跳楼呢?就是因为资金杠杆,一天的时间就输得毛干爪净了,明天的盘面和债主在等着他们,绝望让他们不敢去看明天的太阳。

      市场里的钱很难赚,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有太多的不可知性。企业的状况、资金的运动都不是可知的,当由此带来亏损的时候,也就会带来愤愤不平的声音。

      但信息从来就不是透明的、对称的,市场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可知的。这很像人类的进化史。当人类的远祖在树上的时候是靠野果子为生的,但风雨雷电毁了树林,逼迫类人猿从树上下来了,于是有了直立行走;只好去狩猎,于是学会了制造工具,然后是畜牧、耕种,然后发明了青铜、铁器,战争也就上了档次,从弓箭到火器,从战车到坦克车,一直到今天的核武器。人类在不可知的世界中进化发展到了今天。可见,不可知的世界依然能够探索,那么,不可知的市场也能够赚到钱。

      市场很像一个黑暗的通道,里面很黑,什么都看不见,但即使在这个通道里,人依然能够生存,关键是要小心翼翼,向前爬的时候慢一点,别一猛子把脑袋碰破了;一步踏实了再去迈下一步,否则很容易掉进陷阱;时不时地把手伸出去探一探,一旦此路不通赶紧掉头;行走的时候要做一些记号,一旦走不出去要能够顺原路回去;找路的时候要有主见,别听见某某抄到捷径了,某某挖到金子了,就心猿意马跟着别人走,因为在这条通道里,没有人知道出口在哪儿。凡是急着出去的人下场都不大好。

      当您能够慢慢地探索,最后找到出口的时候,您不仅能看到太阳,后背上一定还背着很多的金子。就像某大师说的,在华尔街上活十年,你会有很多经验;活二十年,你会很富有;活三十年,你会是百万富翁;活四十年,你会是亿万富翁。

      牛市的时候,空间豁然开阔,很多人赚了钱,而且赚得很容易,但市场仍然是一条通道,通道总有走窄了的时候。

      通道的门口写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进了通道以后,关键是活着。

      探索市场的过程又很像上山,只有到山顶的时候才有高瞻远瞩的资格,爬山的时候就要低着头,防止摔跤。当初爬山的时候,急着赶英超美,急着跨黄河过长江,急着放卫星,结果是挨饿;后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倒是国家发展最快的阶段。

      说来说去,可能并不多余。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在市场的通道里,一定要做到“身要由己”———因为市场的通道里没有减震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