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产业·公司
    中天通讯伦敦上市融资6000万
    百联“有进有退” 欲重回零售老大
    易初莲花重启中国“百店计划”
    凯雷8000万美元入股民企扬州诚德
    土地增值税迫开发商纷纷转型
    国美:不排除引入海外投资者
    铁矿涨价 韩国浦项提高钢价
    新疆 跻身重点产金省区
    南京今年将加大土地供应量
    上海绿地集团2.7亿成都再圈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联“有进有退” 欲重回零售老大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于兵兵

      

      素有国内第一零售品牌之称的百联集团近日新闻众多。3月26日,商务部首次将中国连锁30强企业扩展至100强,但多年位居榜首的上海百联集团却在这次评选中以770亿元销售规模落居第二,比排名首位的国美集团少了将近百亿。

      三天后,百联集团旗下品牌东方商厦正式宣布其常州店“暂停营业”,此前被否认的说法终变现实。因此,当百联集团旗下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总经理叶凯出现在杭州举行的联商网主办的中国零售论坛时,成为记者追问焦点。

      针对业内认为百联“可能收缩战线,主攻长三角”的传闻,叶凯称, “百联不会甘居零售业第二,一直有很多项目在洽谈中。”而接手百联中环广场全部股权也源于百联看好其长期发展的商业潜力。这也是百联集团相关人士首次对该笔收购作出评价。

      百联依旧走向全国

      此前,关于百联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业内说法不一。“虽然摊子很大,但现金流比较紧张。百联可能收缩战线。”上海一位知名商业研究专家曾向记者表示。据了解,收缩全国战线是现任百联集团董事长薛全荣在刚刚履新时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

      而根据叶凯的介绍,目前百联集团达成的发展共识是:“自建型商业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为主,其它地区主要为管理输出。”据了解,目前百联集团旗下购物中心以上海为核心,包括浦东第一八佰伴、西郊购物中心等传统品牌,也有百联又一城、百联中环广场等新入市大型商业,这些物业以自有产权为主。而位于哈尔滨、吉林、沈阳、成都等地商业项目均以管理输出的方式经营,即租用物业,招商经营。“自建型商业有地产增值的额外收益,但资金沉淀较大,在需要收缩战线时,也不如只输出经营的模式来得自如。”分析人士称。

      据了解,百联集团目前并没有停止洽谈新的合作项目,“但今年集团内部常提的说法是‘要走向全国,而不是撤出全国’。”叶凯称。

      而对于常州东方商厦的“暂停营业”一事,叶凯称主要是百联与物业出租方在租金方面产生分歧。“对于零售业而言,开店关店是常有的事。”叶凯表示。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6年,相比国美74%的销售额增长率,百联集团的销售额增长仅为8%,成长性落后于众多排名在后的零售品牌。百联旗下的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则同比减少12%。

      百联中环两年内或盈利

      3月底,百联旗下上市公司百联股份公布两笔收购商业资产议案,涉及资金高达约8.3亿元:即收购上海百联中环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上海建配龙房地产有限公司各51%股权。其中除百联购物广场项目需向控股股东百联集团购买2%股权外,其它股权方均为上海德泓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法人代表即是被称为“上海神秘富豪”的颜立燕。

      根据此前报道,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前身为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商业部分,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而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曾以自身物业为抵押,贷款企业年金27亿元。

      此前也有消息称,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可能已经由一家香港大型投资集团看好,有望转让。但知情人士近日否认这一说法,并表示以百联中环广场的地理位置,具备成为上海又一商业副中心潜力,百联接手后有望两年内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