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5版:信息披露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董事张鸿、独立董事王化成因公请假未能出席董事会会议,分别委托副董事长孙志鸿、独立董事易仁萍代为行使表决权。

      1.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 公司董事长钱衡格先生,副董事长、总经理肖维箴先生,总会计师李建平先生,资产财务部主任徐秀云女士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和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内,本集团的本年利润/ (亏损)及权益差异如下:

      

      

      注释:

      (ⅰ)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以历史成本减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列示。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土地使用权以重估值减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列示。

      (ii)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对于一般性借入资金用于获取一项符合条件的资产,其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为该资产成本的一部分。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只有为建造物业、厂房及设备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费用才予以资本化。

      (iii)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由二零零五年一月一日起,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目中,与本公司股东的应占权益分开呈报。而少数股东权益所占本集团期内业绩的权益,则在合并利润表上列示为在本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与本公司股东之间分配的利润/亏损总额。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内与负债及股东权益分开呈报。而少数股东所占本集团期内业绩的权益亦会在合并利润表内分开呈报,并列作计算本期净利润/亏损前作出的扣减。

      (iv)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当合营伙伴以评估增值后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作为共同控制实体的资本注入时,合营伙伴确认该部分归属于另一合营伙伴的评估增值并记录于利润表中。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合营伙伴将该部分评估增值作为股权投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ⅴ)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于二零零五年一月一日,因二零零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前签署协议的企业合并而产生的负商誉的账面值于该日起不再予以确认,因此,于二零零五年一月一日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然而,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于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值大于其可收回值,因此本集团冲回财务报表已确认的负商誉余额。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千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注:*本报告期内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的股份质押或冻结数量。

      **代理不同客户持有。

      ***代表国家持有股份。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中国石化

      法人代表:陈同海

      注册资本:86,702,439,000元

      成立日期:2000年2月25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及信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等

      (2)法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名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法人代表:陈同海

      注册资本:104,912,000,000元

      成立日期:1998年7月24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二零零零年通过重组,将其石油化工的主要业务投入中国石化,其继续经营保留的若干石化设施、规模小的炼油厂;提供钻井服务、测井服务、井下作业服务、生产设备制造及维修、工程建设服务及水、电等公用工程服务及社会服务等

      * 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进行管理。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本报告所述财务数据(除非特别注明)均节录自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之财务报表

      (一)业务回顾

      本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以二零零六年底聚酯聚合装置产能计,本集团是世界第六大聚酯生产商,本公司一地聚酯聚合产能居世界首位(资料来源:二零零六年PCI杂志)。

      本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与纺织机械的生产,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1.市场回顾

      二零零六年,境内聚酯产业链行情总体上呈冲高回落走势。第一季度,受聚酯开工率下降和下游纺织品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境内聚酯主要原料PTA、乙二醇(“MEG”)以及聚酯产品的价格均有所下降;四月份至八月份,由于受原油和聚酯原料等成本因素的推动和下游纺织品需求增长加快的影响,境内聚酯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进入九月份,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境内聚酯原料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十月份下半月以后,境内聚酯原料和产品价格逐步趋于稳定。

      二零零六年,境内聚酯业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新增聚酯产能主要体现在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的增长,年内新增聚酯产能约100万吨,境内聚酯总产能达2,120万吨。境内涤纶纤维的总供应量达到16,953.5千吨,同比增长10.3%,其中产量同比增长11.3%,进口量同比减少17.0%。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金额达1,47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境内涤纶纤维总消费量同比增长10.0%,达15,976.6千吨,境内聚酯产品需求继续稳步增长。

      2.生产经营回顾

      二零零六年,面对更加严峻的经营形势,本集团继续深化改革调整,奋力开拓经营,强化内部管理,狠抓降本减费,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经营取得稳步推进,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1)生产营销

      二零零六年,在境内聚酯开工率较低的情况下,本集团聚酯装置基本保持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由于二零零五年八月份合营公司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仪化宇辉”)成立和二零零六年佛山天马化纤有限公司(“天马化纤”)成功转让,本集团共生产聚酯产品2,137,191吨,比上年的2,155,660吨减少了0.9%。实际上,本公司聚酯产品产量仍比上年保持增长。本公司聚酯聚合产能利用率达93.7%。生产PTA1,003,858吨,比上年的970,507吨增长3.4%。本集团强化市场营销的力度,共销售聚酯产品1,704,127吨,比上年的1,628,336吨增长4.7%,扣除自用量等因素,产销率达100.1%。全年共出口聚酯产品120,330吨,比上年的82,142吨增长46.5%。

      (2)成本控制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聚酯产品加权平均价格(不含增值税)比上年上升了1.7%,而PTA、MEG、对二甲苯(“PX”)等外购主要原料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了6.7%。本集团通过狠抓降本减费和加强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较好地化解了严峻的市场经营形势。年初制定的降本减费目标超额完成。本集团节能减耗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3%。由于努力提高直销比例、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压降销售中间环节费用,销售费用比上年减少4.6%;由于加强内部管理、狠抓降本减费、同时经过资产结构调整以后固定资产折旧减少以及今年贷款和票据贴现减少等因素,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比上年减少21.0%和105.1%。上述三项费用合计比上年下降22.6%。

      (3)产品开发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组建产品开发团队,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的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完成产品开发项目16项,取得专利授权7项。二零零六年,本集团共生产聚酯专用料79.1万吨,专用料比率达77.9%,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生产差别化纤维45.3万吨,差别化率为66.5%,比上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

      (4)内部管理

      二零零六年,各项改革调整工作顺利推进。专业化重组进一步深化,管理流程和业务分工得到优化,提高了管理效率;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组织开展了操作服务岗位竞聘,进一步深化了岗位绩效考核;检维修中心年初已实现模拟市场独立核算,其他专项改革也稳步推进;资产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天马化纤股权转让工作顺利完成,进一步提高了本集团整体资产质量。通过近两年的改革调整,本集团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1. 生产量

      

      2. 销售量

      

      3. 产品价格(不含增值税) (人民币元/吨)

      

      4. 营业额

      

      二零零六年,尽管境内聚酯市场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但由于本集团大力提高PTA产量,强化内部管理,狠抓降本减费以及优化产品结构,本集团营业利润和税前利润分别为人民币61,610千元和人民币64,333千元,较上年分别上升了106.4%和106.4%。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0,468千元,较上年上升了104.2%。

      5.财务分析

      本集团的主要资金来源于经营活动、短期及长期借贷,而资金主要用途为经营支出、资本开支及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

      (1).资产、负债及权益分析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总资产人民币10,155,439千元,总负债人民币1,982,235千元,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人民币8,125,552千元。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资产负债相比(以下简称“与上年末相比”)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如下:

      总资产人民币10,155,439千元,与上年末相比增加人民币322,326千元。其中:流动资产人民币4,064,589千元,与上年末相比增加人民币1,083,947千元,主要是由于本集团现金净流入增加,资金充裕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加人民币584,408千元;同时由于本集团销售量上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增加人民币275,639千元,此外预缴税款上升人民币188,545千元。非流动资产人民币6,090,850千元,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761,621千元,主要是由于发生正常的折旧和摊销。

      总负债人民币1,982,235千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73,039千元。其中:流动负债人民币1,982,235千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323,039千元,主要是应付账款增加人民币586,531千元。非流动负债为零,与上年末相比减少人民币50,000千元,主要是由于归还长期银行借款所致。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为人民币8,125,552千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3,739千元,主要是由于二零零六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人民币40,468千元所致。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为19.5%,而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17.4%。

      (2).现金流量分析

      二零零六年底,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人民币568,728千元,即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人民币372,535千元,增加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人民币941,263千元。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777,509千元,同比增加现金流入人民币199,999千元。主要原因是:(1)二零零六年本集团毛利为人民币549,425千元,而二零零五年为人民币489,177千元,由于毛利的增加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人民币60,248千元。(2)二零零六年已付利息和已付所得税同比减少从而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人民币82,612千元。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66,427千元,同比增加现金流出人民币152,717千元,主要原因是二零零六年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增加人民币92,002千元,而二零零五年减少人民币104,836千元,两者相比,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人民币196,838千元。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42,354千元,同比减少现金流出人民币377,063千元,主要是由于本集团近两年大力压缩贷款规模致使二零零六年净还款额大幅减少所致。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777,509千元,而本集团本年度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0,468千元,两者出现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集团发生正常的折旧和摊销以及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

      (3).银行借款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银行借款为人民币82,500千元,相比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187,500千元,减少人民币105,000千元。本集团银行借款的主要币种为人民币,全部是固定利率借款。本集团的借贷需要并无任何季节性变动。

      (4).外汇风险管理

      本集团主要的应收应付项目大部分是以人民币计价,生产经营所需外汇主要以美元结算,均于经常性项目下及时兑付,因此,汇率波动对本集团财务没有大的负面影响。

      6.二零零六年度利润构成情况及与上年度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

      二零零六年,主营业务利润、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较上年度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是由于本年度本集团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所致。

      7.主要供应商及客户

      

      8.收购、出售及投资

      二零零六年,本集团没有任何有关子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重大投资。本集团所发生的资产出售见本年报摘要“重要事项”第7.2条。

      (三) 展望

      1.市场分析

      分析二零零七年的市场形势,本集团认为:一是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将继续扩大国内纺织品的需求;二是由于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从而拉动中国聚酯产品需求稳步增加。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境内聚酯总产能供大于求的现状仍将持续,聚酯产品的盈利空间不会明显改善;同时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将增加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加大了境内聚酯业的经营风险。从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中国PTA、MEG和PX的进口关税将分别维持6.5%、5.5%和2%不变;聚酯切片的进口关税将下调到7.6%,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的进口关税将分别维持5%和5%不变。

      预计二零零七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于较高价位震荡运行,同时随着PTA新装置的陆续投产,PX供应进一步趋紧,促使PX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从而影响聚酯产业链利润进一步向上游转移并影响本集团自产PTA的效益贡献,本集团经营环境依然严峻。

      (2)经营策略

      二零零七年,本集团将积极适应聚酯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调整,大力推进精细管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做精做优聚酯化工主业,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二零零七年,本集团将重点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以市场为基础,强化产品营销和原料采购,增强应对市场、提高效益的能力

      本集团将以市场为基础,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进一步完善生产和市场营销的协调机制,努力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转变。强化市场分析预测,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实现全产全销,卖出当期最好价格。扩大产品直销比例,压降销售中间环节费用。全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各类聚酯产品的出口量。努力实现原料采购从保证供应到把握市场、尽力降低采购成本的转变,进一步压降原料采购成本。计划销售聚酯产品169.9万吨,产销率达到100.0%。

      (二)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保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本集团将继续加强安全及环保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减少非计划停车,努力保持装置安全、稳定、优质、低耗运行。同时,本集团将根据市场、成本、效益情况,动态调整优化品种和生产负荷,实现装置经济运行。计划生产聚酯产品212.9万吨,其中自用量43.0万吨。计划生产PTA 101.0万吨。

      (三)深入挖潜增效,狠抓节能降耗,大力降本减费

      本集团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降本减费目标。优化装置运行,增加PTA和聚酯产品产量。推行节能降耗,努力实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0%的目标。积极捕捉市场机遇,全面开展招标采购,努力降低原辅材料采购成本。强化资金运作,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费用。提高设备自修率,降低检修费用。积极推进公用工程对外经营,努力增加效益。

      (四)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本集团将完善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严格管理预算外费用,努力完成费用控制目标。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强化设备管理,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设备的管理监控,确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强化投资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投入,力求投资回报最大化。

      (五)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本集团将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做大、做优盈利能力强的差别化、专用料产品;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发挥产品开发团队的整体优势,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年计划开发新产品35项。本集团计划生产差别化纤维49.8万吨,涤纶纤维差别化率达82.6%;计划生产聚酯切片专用料85.2万吨,专用料比率达81.5%。

      (六)继续深化改革调整,积极推进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用工和分配机制

      本集团将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将按照减少用工总量、降低人工成本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操作服务岗位竞聘,做好管理、技术岗位新一轮竞争竞聘;同时深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进检维修中心改制分流和其他专项改革的进程,精干主业,降低成本,提高聚酯化工主业的竞争力。

      预计二零零七年本公司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621,440千元。二零零七年本集团将继续按照谨慎原则,加强投资管理,力求投资回报最大化。计划中的资本开支将以自有资金及通过银行融资解决。

      6.1.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根据财政部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五日发布的财会[2006]3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规定,本公司应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依据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辨别认定的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首次执行日新会计准则规定,本公司合并股东权益将由现在的人民币8,274,261千元调整为人民币8,338,512千元,增加合并股东权益人民币64,251千元,其中,未弥补亏损减少人民币16,599千元,少数股东权益并入人民币47,652千元。现将有关差异调整情况说明如下:

      (ⅰ)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对于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一般借款而产生的利息支出应予资本化为该资产成本的一部分。本公司依据以前年度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依据的信息,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将增加固定资产中的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人民币19,528千元,同时调减未弥补亏损人民币19,528千元。

      (ⅱ)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本公司于20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由于调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而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人民币2,929千元,同时调增未弥补亏损人民币2,929千元。

      (ⅲ)少数股东权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现行会计制度下单列的少数股东权益,应当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本公司将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将少数股东权益人民币47,652千元列于股东权益。

      (2)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本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采用比例合并法的合营企业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改用权益法核算。本事项将影响本公司合并报表。

      (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本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的对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变更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将减少子公司经营盈亏对公司当期投资收益的影响,但本事项不影响本公司合并报表。

      (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本公司将自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对原在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调整至无形资产。本公司技术开发费支出将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将开发阶段支出在符合准则规定的条件下,确认为无形资产。

      上述差异事项和影响事项可能因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详解而相应调整。

      6.2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按中国会计准则及编制)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二零零六年,本公司没有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

      6.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4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二零零六年,本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73,600千元,主要用于一批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挖潜增效等促进存量资产提高效益的技改项目。

      6.5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6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制度,本公司二零零六年度净利润为人民币31,705千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62,877千元),加上年初未弥补亏损人民币331,931千元,二零零六年末未弥补亏损为人民币300,226千元。

      根据中国有关法规和本公司之章程,本公司二零零六年度不计提法定公积金。此外,根据二零零六年一月一日起实行的《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本公司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二零零六年度末期股利。

      以上分配预案将提呈二零零六年度股东年会审议。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有关详情请见本公司二零零五年年报、二零零六年中期报告,及登载于二零零五年十月三十一日、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二零零六年八月十六日及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二日之《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以及二零零五年十月三十一日、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二零零六年八月十六日及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二日之《香港经济日报》和《南华早报》。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适用□不适用

      

      本集团认为进行上述关联交易及选择关联方进行交易是必要的,并将持续发生。关联交易协议的签订也是从本集团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实际出发。向上述关联人士购买产品将确保本集团原料等安全稳定的供应,因而对本集团是有利的,上述交易乃主要按市场价格定价。上述关联交易对本集团利润及本公司的独立性没有不利影响。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末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增减变动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2 未股改公司的股改工作时间安排说明

      √适用□不适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4] 3号)和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本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于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在履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各项操作程序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未获得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八日召开的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A股市场相关股东会议的通过。

      本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正就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事宜进行研究,目前尚未提出具体方案。

      7.7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适用√不适用

      7.8 于二零零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投资建设10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该项目计划投资人民币38.10亿元(含外汇1.75亿美元),目前本公司仍在对建设方案进行优化。

      7.9 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规规定,本公司的所得税率为15%。该优惠所得税率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仍然有效。本公司未接获税务部门关于改变该税率的通知。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二零零七年三月十六日决议通过的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并由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起开始生效。所得税税率的改变对本集团财务报表的影响有赖于最终颁布的实施细则。由于按照现行税收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所享受的税率优惠相关过渡政策的实施细则尚未公布,本集团现阶段不能就新税法对本集团的财务影响作出合理估计。

      7.10 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等法律文件,自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起,中国政府按有关减税的进程表进一步调整了聚酯产品和聚酯主要原料的进口关税税率。有关进程表如下:

      

      *暂定最惠国税率,执行期限为当年度。

      于加入WTO时,聚酯和涤纶纤维产品的进口配额全部取消。

      §8 监事会报告

      监事会认为公司依法运作、公司财务情况、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公司收购、出售资产交易和关联交易不存在问题。

      §9 财务报告

      9.1 审计意见

      

      9.2 披露比较式合并及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2006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千元 币种: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