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吴定富: 今年将重点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保监会鼓励保险中介市场化重组
    国内保险中介上市引发估值之辩
    国之杰拟向 安信信托回购银晨网讯
    上海益民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四届三次股东大会 (2006年度股东年会)决议公告(等)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06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保险中介上市引发估值之辩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蕾

      

      知情人士昨日透露称,除本报近日独家报道的泛华等保险中介意欲海外上市外,也有少数几家保险中介正在酝酿国内上市计划。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中介登陆A股开闸在即,预期后来者将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保险中介合理估值的辩论正悄然展开。

      由于国内目前并没有保险中介股,对于保险中介公司的估值,除了一般投资者难以把握之外,就连国内基金经理、券商、分析师以及保险业专家们也表示对其估值难以判断。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保险中介上市的并不多见,因此,国际上对于保险公司估值的可参考性内容并不多。不过,美国证券经纪公司上市已有先例,保险中介估值可效仿其估值模式。

      他认为,对于保险中介股的估值标准,可以采取PE(市盈率)、PEG(市盈率/增长率)等指标。而国际上对保险股估值常用的内涵价值法并不适用于保险中介,这主要是因为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不同。反而,由于盈利模式的接近,保险中介的估值方法可以套用对网络股的估值模式。另外,由于保险中介尚处行业成长初期,在估值时可较多地考虑其增长速度这个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主任郝演苏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表示,对保险中介的估值确实比较困难,由于盈利模式的不同,保险中介的估值模式不能完全参考保险公司的估值方法。“保险中介不同于保险公司,它是服务机构,不是生产型企业,没有偿付能力、退保率可言,因此,在对保险公司估值时考虑的众多假设因子投资回报率、贴现率、新业务价值等,基本不适用于保险中介。”

      他说,相比之下,市场占有率、营业额规模以及未来盈利等应该成为保险中介估值的重要参考因素。另外,在对保险中介估值过程中,也可借鉴其它行业中介咨询机构上市的估值模式。

      不过,目前,对于国内保险中介的盈利走势以及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对外放开后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判断存在一定难度,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保险中介估值预期的不确定性。保险中介估值对于国内证券市场来说,无疑是继保险股之后的又一个全新挑战。

      “关键是国际参考经验较少,由于全球目前上市的保险中介亦是屈指可数,国际金融分析师对于保险中介的估值也存在一定分歧。因此,究竟哪种方法最合适保险中介股估值尚有待进一步论证。”一位保险业权威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