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动态监管 是固本良策
    禁止医疗广告 有利降低药价
    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市场经济基础
    “流动性”相对过剩 机遇与风险并存
    公平环境比“特权” 更能吸引人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平环境比“特权” 更能吸引人才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叶蔚

      

      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的通知,规定,今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编制数额、增人指标、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的限制。随迁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由其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优先办理入、转学手续,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费用;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此意见的下发,引起了强烈质疑。有关部门吸引“海龟”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以“特权”吸引人才的做法可能导致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就容易对本土人才造成极大不公。同样是人才,为什么只有“海龟”可以享受诸多“特权”?更何况这种“特权”是公权力赋予的。

      根据人才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而我国人才仅能达到61.9%,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耗,而不公平无疑是催生内耗的元凶。为了吸引“海龟”而片面地赋予其“特权”所对本土人才造成的不公,将对本土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伤害,更何况本土人才的数量更为庞大,为了吸引少量“海龟”人员而构成对本土人才的伤害是否真的值得?而且,这种“特权”一直延续到子女身上,容易损及我国的教育平等性原则。

      我国目前最需要的还不是人才,而是对人才合理充分利用的机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量人才由于配置不当或使用不当而无法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就超过了9000亿元。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人才的“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像文秘、推销等职位都要求在本科以上。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已经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如果人才不能尽其用,即使给“特权”对优秀“海龟”人才的吸引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即使能把他们吸引来也未必能够留得住他们。尤其对于深受海外思想熏陶的人才来说,公平的环境对他们才是最具诱惑力。

      事实上,真正的人才需要的并不是“特权”,而是一种能够将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的机制,给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而构筑起这一机制和环境的灵魂就是公平,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人才才能够通过竞争脱颖而出,也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促使人才积极进取,发挥潜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