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实现市场化管理 700多亿企业年金今年完成移交
    杭萧钢构: 第11个涨停的故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实现市场化管理 700多亿企业年金今年完成移交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700多亿存量企业年金将在年底前完成向市场化运营转型,这可能意味着陆续有150亿元左右的企业年金进入股市 资料图
      《关于规范移交原有企业年金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后将下发

      研究建立中小企业参加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

      □本报记者 商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在昨天召开的全国企业年金座谈会上透露,700余亿存量企业年金将在年底前实现移交,完成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转型。分析人士称,按照现行企业年金投资股票20%的比例上限,这可能意味着陆续有150亿元左右的企业年金进入股市。

      来自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规模达到910亿元,其中的158亿元是按照新办法,即市场化方式管理运营。据介绍,从2006年第4季度开始由投资管理人进行投资的部分企业年金,3个月的经营收益率已达到9.6%。

      移交是为了市场化管理

      刘永富指出,自国务院决定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后,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各方面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统一,将原有的企业年金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目前时机已经成熟。按照原有企业年金的管理方式,纳入这次移交范围的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二是由行业集中管理的;三是由企业自行管理的。

      刘永富表示,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的移交工作将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关于规范移交原有企业年金的指导意见》也将在会上征求意见后下发。他强调,移交工作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移交后规范,首先实现管理主体的移交,并做到账目清楚、资产清楚、责任清楚;二是确保基金安全,严禁借体制变化之机突击提取管理费、私分钱物、侵占或挪用企业年金资产。

      此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余下的700多亿元存量企业年金须在今年年底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完成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转型。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德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换句话说,700余亿元存量企业年金的市场化管理运营,也就意味着将有150亿元左右的基金将陆续进入股票市场。“虽然这一规模并不大,但对股市的资金面仍然将产生利好影响。”

      从移交工作的进展来看,深圳市原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20多亿元企业年金资产已于今年1月底整体移交给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和招商银行。此外,上海市的移交工作也已有初步意向,准备成立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承接原上海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企业年金业务。据了解,长江养老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将受托管理7000多家企业的150亿元年金基金资产。

      研究中小企业集合企业年金

      除了存量企业年金完成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转型外,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

      以安徽省为例,除了已经正式运作的企业年金外,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中国烟草安徽分公司等企业年金方案已经备案,正在选择有关管理机构。另外,一些大型企业,如安徽省盐业公司等也在积极制定企业年金方案。

      刘永富在会上还透露,除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外,很多效益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对于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也很高。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标准化、能够形成规模、便于中小企业参加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拓宽企业年金市场。

      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将重新认定

      年内将启动第二次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

      研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向社会进行信息披露的办法

      拟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监管规则

      □本报记者 商文

      

      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壮大以及市场化管理的不断推进,管理机构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昨日透露,今年将进行第二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

      据了解,资格认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一些资格进行调整和整合,少量增加一些新的机构,培育一定的专业机构,引领市场发展。200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经过严格评选,认定37家机构取得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格。

      例如,目前的管理机构数量较少,企业选择余地不大;一些管理机构资格单一,运行成本较好。刘永富指出,今年适当增加一些新机构,并对原有机构资格进行整合。不过,管理机构的数量最终应与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除了对管理资格进行适当调整外,刘永富还表示,今后对违规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将建立“量牌”制度,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和推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据了解,下一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研究如何向社会进行信息披露的方法,对信息披露主体、内容、方式、时间、对象等做出规定,增强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控制风险管理。按照这一制度,管理机构要对管理的资产、运作情况、营业业绩等定期向社会披露,接受企业、职工及全社会监督。

      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低价竞争甚至零收费,对没有企业年金方案或合同的项目也纳入业务管理,对自身出现的重大情况或相关机构出现的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报告,违反规定投资运营,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比较突出。

      刘永富强调,企业年金基金是职工退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后,政府部门应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指导企业和管理机构把企业年金基金归集好,管理好,运营好,既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又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为了便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从今年第二季度起,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每季度和每年提交业务情况报告,分别报送劳动保障部和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违规问题要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纠正,直至取消管理资格。

      刘永富表示,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拟定基金监管规则,对管理机构的违规行为如何认定,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处罚,处罚的方式和程序等,都需要做出具体规定。据了解,此前颁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已经明确了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但还有一些具体规定需要细化。该监管规则颁布后,将使政府监管有据可依,也可以对管理机构起到约束作用。

      我国企业年金规模达910亿元

      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正成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年金规模达910亿元,受惠员工964万人。这是记者从2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企业年金座谈会上获悉的。

      我国自2006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后,企业年金近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去年一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增加了200多亿元,比前年的增加额翻了一番以上。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日趋提高,有不少企业年金从去年第四季度已开始由专业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3个月的经营收益率已达9.6%。

      据介绍,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和配套政策措施正不断完善,有关部门近期将出台四个方面的措施,包括:按照国际惯例推出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年金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量小、管理成本高、单独设立企业年金计划较难的特点,制定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拓宽企业年金市场;细化企业年金待遇领取办法,更好地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拟定基金监管规则,使政府监管有据可依,也可以对管理机构起到约束作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已有近160亿元按新办法交由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运营,比例尚小。为此,这次座谈会还要求各地今年加快企业年金向市场化管理营运过渡,尽快把企业年金移交给具备资格的专业投资机构。原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行业集中管理和企业自行管理的企业年金,均要纳入规范移交范围。目前全国已取得了资格的37个投资管理机构在企业年金移交过程中,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新华社)

      链接

      什么是企业年金

      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运营,应选择经劳动保障部认定的运营机构管理。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单位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单位和职工合计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

      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体系

      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国务院决定和包括《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以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在内的三个规章共同确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发展企业年金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其次,有利于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第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第四,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企业年金基金具有积累性、稳定性、规模性,以及追求长期回报等特点,对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专业化管理运营,既可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又可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