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举办奥运的历史表明:奥运会对其经济崛起功不可没。北京2008奥运会正是在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举办的,与日本、韩国当年处于类似阶段。北京奥运会将扮演三个重要角色: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大国崛起的润滑剂;大企业国际化的催化剂。
两届奥运会与两个经济强国崛起
1964年,东京第18届奥运会。日本一举投入30多亿美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GNP从奥运会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16.1%,史称“东京奥林匹克景气”。在此届奥运会上,日本首次采用全球卫星直播,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展示,树立了崭新的形象,成为日本走出二战阴影的重要一步。日本产品从此一改人们心目中粗糙低劣形象,一些产品如精工、西铁城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牌。东京奥运会因此被视为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
1988年,汉城第24届奥运会。197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后,急需给世界一个新形象,于是主动申办1988年奥运会,希望通过奥运会实现大政治的目标,把奥运会做为韩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跃向先进国家行列的桥梁。韩国借申奥成功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筹备奥运会共带来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速年均达12.4%, 1985年至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至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史称“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中国举办奥运阶段类似日韩
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发展阶段类似韩国与日本。从人均GDP 看,预计中国到2008年人均GDP大约是2500美元左右,东部发达地区是5000美元左右,分别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5.3%和10.6%左右。考虑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城乡的两元经济结构,这个经济发展水平大致与当年韩国举办1988年奥运会时较为接近。不过从经济规模看,中国GDP总体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四,从经济绝对的规模和相对的总体实力看,则与日本1964年举办奥运会的情况大致相似。从经济增长阶段看,中国跟日韩也非常相似。日本在举办奥运前十年GDP年均增长10%,在举办奥运后十年GDP 年均增长8%。韩国在举办奥运前十年GDP年均增长7.7%,在举办奥运后十年GDP 年均增长6.0%。中国在过去十年GDP 年均增长9.13%,与当时日本韩国非常类似,均处于经济起飞阶段。
加速器、润滑剂与催化剂
充分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崛起过程中举办奥运会的多元价值。北京2008奥运会是在中国的大国经济崛起过程中举办的。根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GDP规模将达到3.3万亿至3.4万亿美元,超过德国(约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中国的大国经济崛起,甚至作为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正如当年奥运会对日本、韩国崛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北京2008奥运会对于中国的崛起具有特殊的多元价值。其作用可归纳为三点: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大国崛起的润滑剂,以及大企业国际化的催化剂。
首先,奥运会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对于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估算,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八年间直接和间接总投资大约2800亿元,占中国2001年GDP总量的2.5%,每年拉动GDP 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进一步考虑奥运会带动的消费和服务需求,预计北京2008奥运会每年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奥运会是大国崛起的润滑剂。如果说奥运会对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属于有形影响的话,对于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则是属于无形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北京2008奥运会将在未来十年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润滑剂的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为两点: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再次,奥运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催化剂。借助大众传媒,奥运经济成为一种极具稀缺性的“全球媒介事件”,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注意力经济。2008年奥运会上许多中国企业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更好地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