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
  • 2:大智慧
  • 3:大智慧
  • 4:大智慧
  • 5:大智慧
  • 6:大智慧
  • 7:大智慧
  • 8:大智慧
  •  
      2007 年 4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大智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大智慧
    证监会向操纵开战意味深长
    沪深股市一周涨跌停板排行榜
    准备金不断上调 市场何去何从
    香梨股份:转型的联想
    ■无风不起浪
    红筹回归试点5月份能启动吗?
    “紧缩”政策难以撼动牛市基础
    “整注”创造价值 新多不畏新高
    ■上市公司直通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证监会向操纵开战意味深长
    2007年04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证投资 徐辉

      

      证监会和央行不约而同在本周出重手,意味着各级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资产价格暴涨、股市操纵盛行,如不加大调控力度,后果可能很严重。

      本周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分别来自中国证监会加大监管力度和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提高准备金率。其一,周四中国证监会对杭萧钢构立案调查,与此同时证监会日前还对4家可能在长城股份上违规操作的基金展开了调查;其二,中国人民银行在周四下午17:19宣布,将从2007年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从去年6月起连续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0.5%。

      那么,证监会向股市操纵开战究竟意味着什么?

      操纵盛行超出容忍限度

      首先,数据表明市场操纵盛行超出了管理层容忍的限度。一季度以低价股、亏损股为代表的题材股涨幅为蓝筹股的5倍,题材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50倍。

      杭萧钢构事件是一季度题材股投机的缩影。根据wind 的统计数据,2007 年1 季度,基金重仓股指数、基金核心资产指数分别上涨了27.35%、17.66%,而低价股指数、微利指数、亏损指数分别上涨了102.05%、91.39%、76.9%,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了19.0%和36.3%。也就是说,以低价股和亏损股为代表的题材股在一季度平均翻了一番,而蓝筹股则仅上涨不到两成,题材股涨幅是蓝筹股涨幅的五倍。

      其次,证监会向操纵开战也间接告诉普通投资者应远离题材股。杭萧钢构作为证监会2007年第一大案,表明一方面证监会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另一方面也说明证监会此举已经超出了杭萧钢构操纵案本身,而对A股市场当前盛行的操纵行为敲响了警种。

      第三,改事后监管为事中监管,值得称道。证监会以杭萧钢构为靶,向股市操纵开战,虽说时间有些晚,但其意义重大。在目前题材股价格普遍较高的背景下,证监会向操纵行为开战,其隐含的意义还在于,题材股投机风险巨大,其并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如果一般投资者已经沉浸其中,也当在价格尚高的时候,及时考虑出局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证监会此次的事中监管行为,要比此前事后监管强得多。2000年和2001年的投机盛行,以亿安科技、银广夏和康达尔为代表的股市操纵,使得为数众多的投资者倾家荡产。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证监会介入后很多普通投资者已经形成了实际的亏损。所以,对比以往的事后监管,此次证监会在操纵过程中即实施监管,确实令人称道。

      当前并非好的买进时机

      在证监会向操纵开战的同时,央行也频频向资产的暴涨施压。周四央行再提准备金率,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上调了。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次行为超出了市场预期,表明央行对治理流动性过剩有很大的信心,也说明了调控力度将很大。中金方面分析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有3次上调过程,并认为年内还将可能有两次加息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考虑到蓝筹股估值目前处于合理范畴的上端,而题材股则显著高估,我们对于未来市场运行保持谨慎乐观。战略上可以乐观,因为以优质蓝筹股为代表的可投资品种的长期潜力仍然较大;战术上要谨慎,因为持续上涨已经令到股票短期价格并不低廉。具体操作上,我们认为应该是持有,但不买入。持有,是因为部分优质上市公司股价所反映出来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水平,仍然在15%到25%之间;不买进是因为当前市场的火热,令可买品种的短期价格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并非一个好的买进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