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8版:钱沿周刊
    蒋颖:规划好人生也是理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蒋颖:规划好人生也是理财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蒋颖,现任德勤上海地区税务与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及德勤中国华东区并购重组税务主管合伙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士项目客座导师;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美国商会税务财务分会主席。
      □本报记者 黄蕾

      

      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很容易让人忽略了蒋颖的性别,只有她谈及家庭时流露出的那丝温柔,才能让人发现她生活的另一面。

      37岁的蒋颖,在德勤上海的同事眼里,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工作、家庭、朋友、财富、休闲,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蒋颖自己看来,她只是一个“不愿输给时间的人”:“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子的时候生子,该享受的时候享受。我成长的过程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从大三时果断留学美国,又从英美文学专业转攻会计学,再到放弃美国事业投身德勤中国,蒋颖说,她从不后悔自己做出的任何一个选择。

      去异国寻找未来

      尽管生在阴柔的上海,但蒋颖好胜的性格决定了她的人生不会是平如白纸。关于这一点,蒋颖深有感触,“可能我这人好挑战,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把握机会,才使我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多彩。”

      1988年,在高三同龄女生正勾画大学校园美梦时,蒋颖心中已经为她的将来画了一个圈。18岁的蒋颖以上海文科前二十名的骄人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英美文学专业,“这个专业是当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英语当时也被认为是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一个专业。”

      可是,大三时,20岁的蒋颖开始内心怅然,听写、朗读、练口语,每天读着莎士比亚的英文版小说,学习如此纯粹的英文,让她觉得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她开始憧憬并制定计划———出国求学。

      考托福、找学校、办签证,一切的手续都办得如她所想般顺利。1991年的一天,蒋颖拖着两个箱子、带着几千元学费只身前往纽约,那是她第一次坐飞机,“当时的心情既害怕又兴奋。”

      谈及飞机降落的那一霎那,蒋颖至今仍津津乐道。“从窗外望去,整个纽约高楼矗立、霓虹闪烁”,这在当时国内见不到的繁荣景象,一下子让她看到了未来。

      说起来,蒋颖的留学生活和其他同样经历过异国求学的人没有太大区别。“每天6点起床打工,晚上泡在图书馆至深夜,一天留给睡觉的时间可怜得只有四五个小时。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一个三明治……”

      对于蒋颖来说,如果能干出点名堂来的话,这些苦吃得非常值得。在美国,蒋颖完成了影响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转读会计学。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明确地确定个人近期目标。为此,她在美国拼命选课,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常人需修读四年的会计专业的大学文凭。

      1993年中旬,蒋颖大学毕业,那时的美国尚未摆脱经济大萧条的阴霾。她很幸运,找到了一份在当地一家公司做会计的工作。不久,她转投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家有一定规模的会计事务所。

      在这里任职期间,她为企业税务筹划市场的魅力所吸引,并就此开始一个税务筹划者的生涯。这份工作蒋颖干了两年,对于总是在与时间赛跑的她来说,这是一段影响她未来工作方向的特殊经历。在这家事务所里,蒋颖什么都能接触到,“做了审计,也接触了很多税务工作。”她很快意识到更适合自己的什么。

      转“投”德勤

      蒋颖当时的想法是:审计并不适合她。她也不希望因为个税将工作范畴固定在当地狭小的富人圈子,进而限制了自己未来发展的内容。她想要接触大企业的税务筹划业务,她认为自己最终还是应该在与中国密切相关的领域里才能有所发挥。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了这样的想法没多久,正好德勤美国亚特兰大分所由于业务扩张的关系,打破德勤以往“重点栽培毕业生”的惯例,在社会上大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加盟。“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蒋颖非常欣赏德勤税务业务方面的行业优势,她也知道,在德勤,她能接触到中国企业,才能与中国企业主们打上交道。经过层层选拔,她最终如愿加入了德勤。

      由于来自小公司,蒋颖过去的工作经验常常被“打折”考量,“没关系,可以从头再来。”蒋颖常常这样勉励自己。短短半年后,她凭借实力和进步被提升为经理,这在人才竞争格外激烈的德勤并不多见。

      因为喜欢跟人打交道,蒋颖对国际税法情有独钟。“如果要在业务上与中国有关系,就要接触跨国企业相关业务。”因此,国际税法成了她在美国德勤期间倾注精力最多的领域。

      国际税法难,是业内共识。在德勤,从事国际税法的人多出身于法学院或税法专业。然而,这对花两年时间读完四年书的蒋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工作之余的晚上,她还读完了税务学硕士。

      回国发展

      接下来就是蒋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回国发展。这是一个她筹划很久的计划,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给过她帮助的美国同事及周围的朋友都不怎么看好蒋颖的中国发展,认为蒋颖放弃美国稳定的工作、优越的生活回国发展,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不过,蒋颖并不这么想,她已经感觉到了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气息,兴奋之情一如当初初涉纽约时的溢于言表。

      当发现美国德勤的工作速度让她感觉不到任何兴奋的挑战之时,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回国决心。就在这时,德勤中国的谢英峰,也就是现任德勤中国税务主管合伙人推了她一把。“谢英峰告诉我,别小看国内的这本薄薄的税法蓝皮书,其中的精髓很丰富,到这里你会有做不完的事情。”

      谢英峰的一席话起了关键性作用,让蒋颖毫不犹豫地于2000年携家带口回国,转投德勤中国,回到了阔别9年的上海。

      当时的德勤中国规模并不大,这给蒋颖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一个空间,她很快晋升为税务合伙人,真正发挥其所长。在谢英峰的支持下,从不把时间浪费在犹豫上的蒋颖,便开始着手与同事一起建立德勤税务部门的内部培训系统,开始给每个级别、每个职位设置系统的培训目标,组编美国、加拿大的税务筹划案例作为培训教材。当系统成型时,他们开始迅速扩建团队,税务部门每年人数以翻倍的速度扩大。

      这样的发展速度让蒋颖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个过程,就像是你用一颗颗螺丝去组装一台机器,看到机器运转起来的时候,你能不兴奋吗?”

      新税法出台后,蒋颖更忙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中外资客户来询问新税法对他们投资的影响,也有要求蒋颖为其出谋划策,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安排税务筹划。即便如此,蒋颖仍然觉得“很充实,而且一定要留出时间陪家人。”

      一周五天,每天24个小时的一半时间贡献给工作的蒋颖,对于用给两个可爱女儿的时间毫不吝啬。“女儿临睡前,要有半个小时给她们讲故事,如果你在陪她们的时候还想着工作,她们都会敏锐地察觉到。”蒋颖的客户都知道,即使周末打通了她的手机,她也会客气地告诉对方“等周一上班后再解决”———此时的蒋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居家的上海女人。

      对话蒋颖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理财市场以及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心态?

      蒋颖:目前国内的投资理财市场越来越多元化,股票、基金、外汇、黄金、银行理财产品不逐渐增多。由于资本市场近期利好,部分投资者对股票等收益预期过高,一些非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也接踵而至。我认为,一般投资者需要有健康平和的投资心态,抱着激进、投机型的心态去投资,容易产生风险。

      另外,国内理财市场缺乏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一般老百姓对于复杂的理财产品没有很深的概念,需要专业的理财师为其分析。但就我接触下来,目前真正专业的理财师很少。

      记者:国内企业主对于税务筹划的理解是什么?

      蒋颖: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发现,部分企业主对税务筹划的理解仍停留在节税或逃税的概念上。首先,税务筹划不是逃税,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税概念。税务筹划有两层含义,风险控制和税收优化方案,但这个优化方案必须建立在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的基础之上。

      记者:您一直在帮助别人安排税务筹划,研究企业理财之道。您能否谈谈您个人的理财观念?

      蒋颖:我对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不高,我认为10%至15%已经不错了。我也投资一些基金,但我不会短线跑进跑出,我会捂着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另外,我也有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各种各样的保险,我为我两个女儿买了教育金保险等。

      记者:您个人对财富的理解是?

      蒋颖:金钱不能与财富划上等号。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就是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你的一言一行如果能正面影响到你周围的人群,那么,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这是我最在乎的,也是我为什么注重团队精神的原因所在。

      记者:您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怎样的展望和期待?

      蒋颖:在德勤中国工作满七年了,目前还没有所谓的“七年之痒”的感觉。至于生活方面,我有很多想法,但由于太忙了一直没有时间去实现(笑)。曾经想过开一个书吧,也想过全家一起周游世界,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去偏远山区办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