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7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7版:钱沿周刊
    个人理财市场正升温
    ◆一周市场
    新车险登场,投保该注意啥?
    养老计划,从“奔三”起开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养老计划,从“奔三”起开始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蕾

      

      当你退休的时候,真正需要多少钱,才能保持等同于年轻时的生活质量?单靠退休金就足够了吗?近期一份来自法国安盛集团发布的2006全球退休角度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个人退休财务规划也日渐升温。

      退休规划宜提早

      据了解,该报告的内容主要围绕“提前多少年开始养老”、“需要多少资金养老”等与许多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展开的。中国内地也首次被列入调查范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天津5个城市的1003名在职人士和999名退休人士接受了调查。

      安盛在华合资公司金盛人寿总裁马哲明向记者介绍这项调查时说,中国在职人士平均每月为退休投入储蓄的金额为625元,与受访退休人士平均每月966元的退休金水平相比,其比例达到60%。这意味着中国的在职人士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富收入对未来退休生活的重要性,认为退休收入不够用,生活水平比工作时期有显著降低。

      所以,更多的在职人士开始积极筹备今后的退休养老生活。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在职人士已经开始为退休作筹备,平均开始年龄为37岁。“个人应为退休承担准备责任”这一观点获得了三分之二在职人士的认同。 提早进行退休规划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

      保障方式多元化

      目前,向社会保障缴费仍是进行退休筹备的最主要方式,不过,根据调查显示,与老一辈相比,当前人们筹备退休金的方式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积极购买寿险、投资股票、储蓄、投资房地产等方式为退休筹备。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中国被访者,包括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都受益于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居民。在这几个地区,有一半的在职人员拥有个人的商业保险,特别是年轻一代和富裕人群。

      马哲明建议,社会养老保障毕竟有限,个人的养老计划应该从30岁至40岁开始。也许有人会觉得马哲明的退休计划过于超前,才30出头,正是精力充沛,事业迈上高峰的时期,怎么就开始规划起退休后的生活呢?

      理财专家认为:“30多岁的时候或许还用不着过分为钱发愁,可是得想到将来退休后,自己能领到多少退休金?30岁的人,如果至今仍未为自己的退休计划作打算,这就相当危险了。”

      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人士,对于保险的保障、储蓄和投资功能需求各有侧重。比如,有经济压力的30多岁人士,此时应该侧重在保障,然后辅以提前的退休准备(储蓄、投资功能等);等到了40岁,需求侧重转为退休方面,以保障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