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1版:钱沿周刊
    为富人理财就是“背离民生”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为富人理财就是“背离民生”吗?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厉炎

      

      中国内地出现了专门为顶级富人服务的私人银行,这被认为是国有商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应对全面开放的银行业竞争态势的一个亮相。但在一片赞誉声中,也能听到一些另类的声音。

      有人撰文说,私人银行的出现是“背离民生的理财革命”。帽子扣得好大啊。

      私人银行怎么就“背离民生”了呢?上述文章把银行几个人服务一个富人,与普通客户在银行办业务等候时间长、如厕难等作了对比,认为,目前银行业的改革让富人享受,却置穷人尴尬于不顾。

      银行做富人生意和普通客户长时间排队,从两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来看,前者说的是中资银行为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加快布局高端市场所作的业务结构调整,后者是说银行管理技术落后,在合理配备资源和调剂人力方面有待提高。这明显是两码事,不能因此就否定当前银行业调整业务结构的改革。

      文章又说银行像“变色龙”,“对待两种客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银行的确是区别对待两种客户,但不是体现在态度上,而是体现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与道德无关,更扯不上“背离民生”。

      银行为富人度身定制理财规划,富人购买银行设计的金融产品,银行按产品销售量或资产管理金额收取手续费作为服务的回报。普通客户在银行办理简单的存取或转账业务,银行只收取极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

      银行高端客户越多,其中间业务收入越高,利润也越高。因此,主观上讲,银行作为企业有“逐利”冲动,也才会有中外资银行在高端市场的激烈争夺。同时,私人银行的出现必然是以经济金融发展、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为前提的,是顺应了特定人群的理财需求而出现的,并不是银行本身的态度问题。

      诚然,银行改革关乎民生,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也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这与银行为富人服务并无矛盾。就拿医院来说,它应该要比银行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吧,但它也得企业化管理运作,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也对患者按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区别对待,如门诊分特需、专家、普通,病房有套房、标间、通铺,包括使用的医疗设备、配备的医生护士都是有差别的。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珍视生命”的态度。

      前面说了那么多“态度”,那什么是银行应有的态度呢?就是先进的服务理念,是银行服务一切因客户而变,包括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

      从外资银行移植来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在银行贵宾理财、财富管理中广为应用,也正在向普通客户层面渗透,只是老百姓对这样的渗透力度还不够满意。

      总之,银行应该让各个阶层的客户满意,不独指哪一个。外资本地子银行为尽快填补人民币业务的空白,可以不拒“细流”,俯身“低”就;中资银行为改善业务利润构成、维护优质客户资源,怎么就不能“攀高枝”?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了,能自如应对国际国内竞争了,这不仅仅是关乎民生,更是关乎国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