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4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4版:基金周刊
    百场讲座让投资者了解基金
    入围  最佳营销服务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场讲座让投资者了解基金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投摩根总经理 王鸿嫔 本报记者 徐 汇 摄
      

      2005年,那时候是空头市场,上投摩根投入很多精力去教育投资者。上投摩根认为,宁愿客户因为了解而选择不买公司的产品,也不要因为盲目、不了解而冲动性地购买公司的产品。2005年上投摩根作了100场演讲,重复了100次“为什么现在应该买A股、为什么应该买基金而不是买股票”,在熊市里极大地调动了客户的积极性。

      “致富100”百场理财知识讲座活动堪称同期国内最大规模的巡回理财教育活动,一年间,“致富100”足迹遍布全国,共有五千名大众投资者现场参加讲座,上投摩根还通过公司网站举办了18场网上理财讲座,四万多投资者在线收看讲座。百场讲座全部围绕子女教育、养老、购房购车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理财话题,为投资者带来深入浅出的全新理财观念,一起分享摩根富林明150余年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并持续为投资者免费提供各种理财信息和理财手册。根据活动问卷调查,99%的参与者认为活动对自身理财活动有帮助,90%的参与者表示愿意继续参与类似活动。

      到了2006年,上投摩根转换教育方式,以摩根基金大学的模式跟客户沟通,让客户了解投资基金与传统银行存款和保险的区别,他们对客户说,这时候不投资中国市场,你的资产风险可能很大。慢慢地,发现客户对市场的信心回升了,但是对于怎么选基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等问题还不清楚,对分红却非常关心。

      到了2006年,尤其是到了第四季度的时候,A股出现了井喷式行情,投资者的预期被推高了,50%的收益成了投资者“不贪心”的要求。但是像2006年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行情,不是年年都有的。对基金公司来说,更大的挑战是怎么样在熊市的时候调动起客户的积极性,在牛市的时候提醒客户冷静。

      “摩根基金大学”共举办超过200场讲座,现场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2007年,上投摩根的“火炬行动”正式启航,是公司投资者理财教育宗旨的延续与升华。活动期间,上投摩根将追踪访谈公司旗下有代表性的十位基金持有人,来分享他们过去三年中的基金理财故事,揭示国内普通家庭理财文化的萌芽与兴起。通过基金持有人原生态的理财体验,折射出过去三年国内资本市场变迁,全方位反映资本市场改革的成功印记以及社会影响意义。

      公司除做好通常的客服工作外,上投摩根还一直持续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并且是国际化视野的各类资讯材料,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以及上网查询等方式完整地了解到基金产品信息、理财知识、市场资讯等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上投摩根依托外方股东的强大全球化信息平台,每周为投资者提供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资讯,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具有全球化的高度的视角,这在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尚属首例,同时也得到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高度评价。

      ◆获奖感言

      通过营销服务

      实现客户满意

      感谢投资者对上投摩根的肯定,授予我们“最佳营销服务奖”。谈到买基金的目的,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是“赚钱”。没错,所以基金公司的第一要务是创造良好的投资业绩,营销服务工作也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想要真正实现投资目标,投资业绩是一方面,投资者本人还一定要有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还要有科学、适合自己的投资办法,营销服务的意义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我们常跟投资者讲,基金投资贯彻的是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是“不求快钱”获利的;同样,基金公司作营销服务也应该“不求速成”,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营销服务的前提是了解投资者需求,我们强调站在投资者立场,也就是常说起的“换位思考”。基金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有着丰富的基金投资经验。这种背景身份很难准确地把握投资者的思考角度,很难精确捕捉到投资者心中真正的困惑。我们认为很普通、很常规的问题,可能正是投资者苦苦思索不明就里的地方。如果想要提供好的营销服务,不明白投资者心中在想些什么,肯定是不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举办“致富100”、“摩根基金大学”,包括现在的“火炬行动”的原因之一。

      营销服务不是说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耕耘出来的,基金公司在说法和做法上是否一致,是否能够真正说到并且做到。客户和市场,包括媒体都是很好的监督力量。他们不是看我们怎么说,不是看我们的广告做得如何漂亮,也不是业绩好就可以的。基金公司业绩好还不够,除了业绩以外,好的客户沟通、客户服务也很重要。业绩第一名并不代表客户满意度是最高的,我们希望通过营销服务来实现高度的客户满意。

      ◆公司简介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ment Co., Ltd.)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 Ltd.)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 (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UK) Limited )共同组建,其中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1%,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股49%。

      截至2007年3月,上投摩根已成功推出五只基金产品,产品线涵盖了积极型、稳健型及保守型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无论投资环境顺逆,上投摩根都不负所托,为投资者争取最佳主动管理回报。凭借旗下基金稳健卓越的业绩表现,上投摩根在业内脱颖而出,赢得独立专业机构高度评价,并迅速跻身国内基金业领先行列。上投摩根本土投研团队精英荟萃,并有摩根富林明海外团队鼎力支持。公司称,要继续以国际视野掌握中国投资契机,为投资者带来持续优异的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