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按日期查找
    C20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0版:基金周刊
    最佳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奖———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经理李学文
    最佳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奖———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经理孙延群
    最佳积极配置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奖———宝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魏东
    最佳积极配置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奖———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何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最佳积极配置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奖———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何震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何震
      

      专业思维

      常人心境

      何震,经济学硕士。13年证券从业经历,先在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后任广发聚富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基金经理,现任广发优选基金基金经理。

      作为掌管广发基金旗下策略优选和稳健增长两大基金的基金经理,2005年广发稳健增长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业绩第一,2006年广发优选发行时创下184亿的新纪录……何震是近几年中国基金界的最抢眼的“明星经理”之一。

      不过,何震很少提及自己的业绩、排名,对于是否跑赢大市,何震觉得需要正确对待。“无可否认,基金的排行榜会时时刻刻给你巨大的压力,看不开的话,就会活得很累。”何震表示,“靠反应快、决策快,抓交易信息来做短期行情,这不是我的强项。我喜欢的操作方式还是长线、稳健,换手不会太频繁。”“其实,我可能更喜欢在熊市中操作。在熊市中仍然会有好股票,只要找得准,它的价值会更容易体现。我这个人心比较静,相对不容易受环境影响,所以在市场相对悲观、股价比较低的时候,正是我的好机会。”

      当投资出现失误时,何震的办法很简单,“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市场不认可我的判断和预测,是我错了还是市场错了。如果是自己错了,那就接受现实,然后想办法弥补这个失误。如果坚信是市场错了,那就坚持下去,让时间来裁判。”

      对于2007年,何震的判断是,“今年整体上还会是牛市,股市中机会要多于风险。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消费能力会增强,我仍然倾向于看好金融、消费类这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