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股民学校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股民学校
    “金融生态城市” 仍要提升金融制度、文化、价值观
    本报股民学校 “财迷”俱乐部招收会员中
    私募公募 奇正之变
    股民学校上证基金大学
    放大作用显现 套利慎防风险
    申购基金后多余资金是否冻结
    本报举办初级股民培训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公募 奇正之变
    2007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晓晖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2006年是基民大获丰收的一年,今年基金收益还会盆满钵满么?私募基金渐渐走向前台,私募与公募,让哪个给咱们抬轿呢?

      公募与私募的身份、地位、资金性质不同,其盈利模式上也大不相同。《孙子兵法》上所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就给公募与私募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概括:

      公募基金更“正”,堂堂正正之师,高举价值成长旗帜,行王者之道,搞投资组合,建仓集中于蓝筹、绩优、成长,重仓股慢牛小步,却能越走越高,跟着基金重仓股更容易赚钱,但要有足够的耐心。

      私募资金更“奇”,短期融资占相当比例,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私募基金更倾向于“行霸道”,出奇兵,建仓、洗盘、拉升、出货,快拉快打,速战速决,手法飘忽,决不恋战。短期暴利似乎要高很多,风险也相对大很多。

      公募、私募分别奏出了市场的两个旋律,“二八”与“八二”。公募嗓门大,市场唱“二八”,私募嗓门大,市场唱“八二”;两个旋律变奏交响,正如孙子所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旋律之变,就是市场中的“奇正之变”,二八八二变化莫测。

      从手法上看,逐渐成熟的私募其手段已非当年的旁门左道,上市公司调研、价值评估、财务分析,应有尽有,ST银广厦、中科创业那样的野庄不多了,私募越来越像公募;而公募基金呢?手法中也有了些许私募的霸气,像沪东重机一口气连拉七个涨停板,买都买不到,等能买到了,整个一个当铺里的“掐嗓子眼儿价”,吞也不是,吐也不是。公募的烹饪里也有了私募的手法。

      凡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利益上看,公募私募也有合流的迹象。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这也不足为奇。特别是股指期货一旦推出,资金的杠杆效应有可能导致人性贪婪的巨大暴露,铤而走险的事情未必不会发生,所有的资金都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对手盘?这个时候的市场越发显得波诡云谲。

      基金2006年的辉煌业绩是在指数上涨130%的情况下取得的,2007年的大盘会不会在2006年底2675点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天知道。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是不要被市场中的“奇正之变”弄昏头脑。一会儿“二八”,一会儿“八二”,踏准了节奏还好,踏不准节奏,就像夏天穿防寒服,冬天整一件塑料雨衣,那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踏准节奏的难度很大,公募私募的钱都要赚,好比一个女子看上两个小伙子,一个家徒四壁却貌如潘安,一个相貌丑陋却家财万贯,于是想嫁到穷家却在富家穿衣吃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那么应对万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变”,或专门盯住基金,逢低吸纳重仓股享受坐轿之乐,或盯住私募基金,专做短线,快进快出,时有斩获。总之要有一个专注的思路,不能像蝙蝠那样变来变去,最后不管飞禽还是走兽都不带它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