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另类资源股 选股新视角
    把握加速上涨带来的盈利机会
    短线股指突击3500
    蓝筹股接过题材股接力棒
    金融股成为短线热点
    怎样看待公司业绩和股价
    二线蓝筹股轮番活跃
    两市有望持续强势攻击
    券商板块: 估价空间再次打开
    股指将突破3400点
    中线牛市格局不变
    行情仍将稳步上行
    短线调整风险增加
    上升趋势依然完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怎样看待公司业绩和股价
    2007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副总经理 周到

      

      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2006年度报告的公布,对上市公司2006业绩带来较大影响。截至4月4日,有737家沪深上市公司公布业绩。据Wind资讯,其主要加权平均主要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0.2366元,同比增长16.39%;净资产收益率11.0908%,同比增长0.34个百分点。就在1天前,已公布业绩的730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却高达0.2772元。除金螳螂(002081.SZ)、兴化股份(002109.SZ)、三变科技(002112.SZ)、新海股份(002120.SZ)、科陆电子(002121.SZ)、天马股份(002122.SZ)、荣信股份(002123.SZ)、天邦股份(002124.SZ)、湘潭电化(002125.SZ)、上港集团(600018.SH)未公布2006年中期业绩外,其余1453家沪深上市公司2006年中期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201元、净资产收益率5.6443%。工商银行等737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明,2006年度这2个财务指标已低于中期的2倍。

      随着2006年度报告公布的深入,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是否还会发生大的变化呢?目前,尚未公布2006年度报告,但对全部上市公司业绩有较大影响的“腕级”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化工(0386.HK)]、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3家。按预约,它们将分别在4月10、18、12日公布业绩。2006年中期,这3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305.95亿元,占1453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1693.22亿元的18.07%。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557元、净资产收益率9.1745%,均远高于145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因此,随着这3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报告公布的陆续公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仍会重新上升。不过,2006年中期业绩显示,有241家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24.90亿元。由于年度报告需经审计等原因,笔者预期,全部上市公司2006年度合计亏损金额应超过中期的2倍。而已公布的2006年度报告显示,仅25家上市公司合计亏损38.84亿元。因此,4月中、下旬集中公布的亏损上市公司业绩,将在较大程度上抵消3家“腕级”上市公司的盈利作用。此外,2006年中期每股收益低于0.05元的有386家上市公司,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220元、净资产收益率1.0361%。而已公布2006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低于0.10元的仅173家。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449元、净资产收益率2.2017%。因此,近200多家微利上市公司年报的公布,也将在较大程度上抵消3家“腕级”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作用。综合上述因素,全部上市公司2006年度每股收益,仍将低于中期的2倍。

      怎样看待当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据报道,4月3日“沪深两市A股平均股价在5年半后重新回到10元之上,达到10.17元”。假设全部上市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在0.24元以内,则4月3日的市盈率在42.38倍以上。从A股市场市盈率的波动范围看,上、下限分别在60、20倍附近。有分析人士称,能维持40倍左右市盈率的理由之一,是新的所得税率在2008年实行后,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即使原地踏步,净利润也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当前的市盈率有一定的水分。此外,已公布业绩的730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2.5752元。假设全部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与之相当,则当前的市净率为3.95倍。历史上,A股最高和最低市净率分别不到6和2倍。

      “各国股市的表现主要还是基于国内因素的影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这样表示。因此,我们倒也不能简单地按成熟市场的水平来衡量A股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就在上证指数连创新高的同时,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综合指数也在4月3日大涨2.44%,报收1894.58点,刷新记录。实际上,即使是西方国家股市,也未必唯美国股市马首是瞻。多伦多股票交易所GSPTSE指数和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自2004年以来连创历史新高,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却在2006年才破历史记录。

      不过,沪深上市公司2006年利润构成中,非主营业务利润贡献之大,是往年所没有的。并且,因避税而导致净利润增幅远高于利润总额增幅,也为往年所罕见。这将对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