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 司
    版面导读
    泰达股份欲收北方信托于囊中
    中石化去年收获净利润逾500亿
    宝钢股份 首季预增150%
    SST 星美股权拍卖再度流拍
    S双汇要约收购进程有望提速
    牛市之下 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扎堆”
    荣华实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四川长虹 收购美菱电器获批
    新安股份与有机硅巨头合作
    S沪科技“清欠”疑似利益输送
    武锅B 股份转让获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沪科技“清欠”疑似利益输送
    2007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陈建军

      

      虽然6.02亿元大股东占款名义上通过以资抵债解决了2.57亿元,但这却是S沪科技至少用2.02亿元真金白银换回来的。更何况,斯威特用来以资抵债的南京康城房地产100%股权早在2005年就转让给了S沪科技,因而现在的所谓清欠更像是S沪科技对斯威特进行的利益输送。

      S沪科技及其下属子公司上海博大,通过受让江苏金捷和南京口岸所持南京康城100%股权解决了2.57亿元的斯威特占款。而对南京康城欠南京口岸2.02亿元的款项,股权转让协议规定由S沪科技进行代为偿还。也就是说,S沪科技解决2.57亿元占款,是用另外付出2.02亿元才能实现的。

      不言而喻,如果南京康城确实物有所值,那S沪科技用2.02亿元真金白银去一揽子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某种程度上也不失为打破坚冰的好事。但S沪科技同时公告的相关协议显示,南京康城似乎根本不值得S沪科技用这么多的钱去买它。斯威特现在将南京康城用于对S沪科技抵债,是以其约5.11亿元的评估净资产作为基准的,而南京康城2005年10月的评估净资产只有1.65亿元。正常情况下,什么样的资产能够在17个月内增值210%呢?

      南京康城评估出来的净资产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幅增值,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相关的信息表明,斯威特在2005年10月评估南京康城的净资产,就为的是将其用于对S沪科技的清欠。根据几方当时的约定,南京康城最早应该在2005年11月就已经100%为S沪科技所有了。

      业内人士表示,斯威特将本来就属于S沪科技的南京康城让S沪科技再次以高价购买,这不是清欠,而是新的利益输送。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资抵债式清欠,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资产进行抵债才行。但斯威特对S沪科技的以资抵债式清欠,让人看到的是屡屡在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