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公 司
    版面导读
    泰达股份欲收北方信托于囊中
    中石化去年收获净利润逾500亿
    宝钢股份 首季预增150%
    SST 星美股权拍卖再度流拍
    S双汇要约收购进程有望提速
    牛市之下 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扎堆”
    荣华实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四川长虹 收购美菱电器获批
    新安股份与有机硅巨头合作
    S沪科技“清欠”疑似利益输送
    武锅B 股份转让获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牛市之下 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扎堆”
    2007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璐

      

      牛市行情下,有关上市公司的各类传闻不绝于耳。仅昨天一天,就有华电能源、吉林制药、中兴通讯3家公司就传闻进行澄清。

      上市公司就市场传言发布澄清公告并非稀奇事,但与以往相比,各种传言如此密集地出现在一段时期里似乎从未有过。据统计,2006年全年两市也只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个交易日两市仅1家左右公司澄清相关事宜。但从去年10月份以后,各类传言开始陡然增加,澄清公告开始不绝于每日的信息披露中,仅今年1月份,就有57家公司发布澄清公告。4月份至今短短几天,又有10多家公司澄清相关事宜。

      出于利益的驱动,95%甚至更高比例的传闻均为上市公司描绘出灿烂的前景,相关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也因此呈现出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传闻涉及内容则从股改对价到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券商借壳以及签署重大订单、业绩增长等等,无一“漏网”。极端情况下,还出现了一家公司数度被传不同传闻的情况。以深赛格为例,既被传长城证券欲借壳上市,又被传”公司要注入赛格广场一至三层楼面,将成为物业及电子零售大王”;S哈药也曾发布三个澄清公告,对公司借壳上市、筹备赴港上市及股票收益等事宜进行了分别澄清。此外,也出现过一个事件被按到多家公司身上的情形,如市场上曾盛传国信证券将借壳深中冠,随后,S*ST深泰、深达声也相继出现在传闻名单上。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传闻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并纠缠着许多复杂利益。这些传言对股市起着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被传言“击中”的公司其股票大多会在二级市场中非理性上涨,而许多投资者则并不相信传闻只是空穴来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对当前市场中日益严重的“传闻”现象已有所警惕。前不久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明确临时报告应披露对证券交易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在有关各方形成相关决议或报告之前,发生重大事件难以保密,重大事件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的,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同时,沪深交易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也已规定,当市场有传闻且公司股价异动,交易所可采取盘中停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