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能源“十一五”规划:构筑稳定经济清洁能源体系
    天然气:加大价格调整力度
    万元GDP 煤耗 降至0.98吨
    煤炭:拟建设“西煤东运”新通道
    电力:2010年初步实现全国联网
    尽快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
    氢能列入“十一五” 重点发展前沿技术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确定三驾马车
    可再生能源:将迎来产业化机遇
    三大巨头将受益 油气价格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确定三驾马车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雁争

      

      记者昨天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经确立三个来源,分别是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

      发改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未来5年内,要加快政府石油储备建设,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石油天然气供应中断为核心,建立完善能源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机制。

      此前,市场上通常把政府石油储备等同与国家战略储备。目前,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在密锣紧鼓建设中,镇海基地已经竣工,其它三大基地将在2008年前陆续竣工。届时,将总计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储备能力。

      但是,政府石油储备还不能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规划》指出,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震荡、不断攀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应对供应中断能力较弱。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曾经表示,从世界范围内考虑,政府储备一般都是赔钱的。因此,商业石油储备应当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了解到,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可能会向三大石油公司提供补贴,以补偿这些企业运营、管理商业石油储备的费用。

      此外,相关文件已经为建立企业义务储备制度做好了铺垫。与2004年《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相比,去年12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企业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的油库库容要求由4000立方米调整为10000立方米,同时还调整了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企业注册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条件。

      专家指出,小、散、乱的企业没有能力储备。因此,商务部对资金、油源、库容的高标准要求,使下一步出台企业义务储备制度成为可能。

      根据了解,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的比例将在《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中确定;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的配套优惠措施也将在该法规中得以明确。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能源法》、《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等法规将陆续出台。

      《规划》还要求,“十一五”期间,按照“西部油气东输、东北油气南送、海上油气登陆”,的格局,加强骨干油气管线建设,增加必要的复线和重点联络线,加快中转枢纽和战略储备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全国油气骨干管网和重点区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