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从反“动”、反“恐”到反“贪”
    好心态来自好股票
    交叉持股的“收益”令人瞠目
    上证网友指数
    十佳分析师指数
    今日视频·在线
    我们该如何提防被“忽悠”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缘何成了股市“利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反“动”、反“恐”到反“贪”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制图 张大伟
      尽管有半数以上的股票下跌,昨日市场在银行、钢铁和有色等大盘权重股的推动下依旧大幅上扬。两市成交金额均创历史新记录,沪市成交1544.2亿元,深市成交769.9亿元。进入四月份以来,沪综指在7个交易日内上涨8.18%,已经相当于一季度全季涨幅19.01%的一半。至此,2007年沪综指已经产生28.74%的涨幅。那么,在目前时点下该如何判断市场未来的运行格局?

      业绩超预期增长提升年度高点预期

      从大盘运行的角度看,由于上市公司2006年业绩增长超出预期约10%,故分析人士年初预期的市场高点或出现一定程度的上移。年初我们预计沪综指全年高点会在3500点附近,考虑到年初市场普遍对于2006年业绩增长预期在25%左右,而实际增长水平(至目前为止公布的年报业绩)在40%左右。这可能会使得沪综指年度高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约10%)的提升。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我们已经分析到,2006年上市公司产生的40%的业绩增长中,其经常性因素形成的增长在25%左右,而其余15%的增长属于非经常性增长的范畴。

      “小非”解禁促进股价回归理性

      二季度,促使股价回归理性的因素逐渐增多,其中以“大小非”解禁和股指期货推出尤为引人关注。4月份沪深股市迎来限售流通股解禁的高潮,届时将有111家公司涉及受限股解禁,股份总数达87.89亿股,创下单月解禁股份数量的新高。与此同时,“大小非”减持的频率也在加快,仅3月“大小非”就减持股份4.14亿股,接近2006年全年的减持股份总数。

      对于“大小非”解禁,目前市场看法不一。由于中信证券减持后反而大涨的示范,市场对于“大小非”解禁的心理压力并不是太大。但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中信证券案例未必是所有“大小非”减持的翻版。因为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够取得10余倍的业绩增长。当然,我们注意到,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在做一些提前的准备,15%的非经常性的增长即可看作该事件的注脚之一。

      反“贪”要看对象

      有分析人士在总结此轮牛市时,用反“动”、反“恐”到反“贪”来形容。2006年的牛市可谓反“动”行情,在2006年的行情中应当反对频繁操作,即反“动”;而在今年以来的行情中则应该反“恐”,即所谓不应该有恐高心理;而在未来的行情中,可能就应该反“贪”了,不要在市场沸腾的时候过于贪婪。

      笔者认为,所谓反“贪”即是指是否继续投资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区别对待。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题材股正酝酿分化。资产注入、资产剥离等资产重组概念而引发的股价上涨,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这类股票在经历今年以来的大涨之后,其面临分化风险。而小非减持、业绩披露、股指期货推出等事件,将推动分化行情的到来。

      另一方面,业绩强劲增长支撑蓝筹股股价,使得蓝筹股仍然是当前投资A股市场的重要标的。从目前情况看,部分能够以PEG指标衡量的核心资产中,仍有不少公司该指标处在1以下,其中尤以地产、钢铁、航空、银行等为众,这表明该类股票仍有望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上涨的趋势。

      所以,对于好股票的贪婪和对于题材股的警惕并不矛盾,反“贪”也要看对象。

      (中证投资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