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岳华
对冲基金经理被华尔街投资界被称为“刺猬“(hedgehog),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对冲基金业(hedge fund)。虽然这样称呼他们是一种巧合,但是他们却如此的相似———辛勤而怪异,迷人而危险,执著而贪婪,在浑身尖刺下隐藏着敏感的内心。在“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大曝内幕的《对冲基金风云录》中,这些“刺猬”们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很少有人能像拥有华尔街投资界30多年经历的巴顿·比格斯那样亲历如此之多的起落和变故,见证了一只只“刺猬”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投资世界中的悲和喜。自从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投资成了一项危险的工作,特别是基金。比格斯透视了这些每天都在决定巨额资金投向的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他们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段,将华尔街特有的商业文化和生存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担任摩根士丹利首席战略官的巴顿·比格斯是华尔街的传奇投资家与金融大师,他为摩根士丹利公司创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行研究部。2003年,他离开摩根士丹利,创立了名为Traxis的合伙对冲基金,如今该基金管理的资金已经超过10亿美元。
众所周知,近年来对冲基金的规模增长迅速, 2004年底资产达9720亿美元,基金数量达8000多支,相比1990年分别增长了37倍和12倍。有分析人士预测,到2008年对冲基金资产将达1.7万亿美元,数量将增至1.2万只。对冲基金的最大特点是其所受的金融监管比较少,基金经理筹谋投资策略有较大的自由度。另外,在1%至2%的基金管理费之外,一般来说对冲基金经理的报酬直接与业绩相关(通常有10%至20%的业绩分成)。因此,对冲基金经理们尤其重视投资策略的选择。其实,整体对冲基金业的关键其实就是这些被称为“刺猬”的对冲基金经理。于是,想要增加对整个对冲基金运作的认识和了解,就得走进刺猬丛,看看各式各样的刺猬们的生活。
虽然刺猬们投资生活复杂而惊险,但是本书的投资故事却引人入胜。原来,在对冲基金经理们高度紧张的生活中,酒窖、西部滑雪屋、知名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和共享直升机,都是缺一不可的。查查名录可知,他们大部分人拥有显赫的背景,一般沿着安多福(美国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斯中学所在地)———耶鲁———哈佛商学院的尖顶路线一路走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本书作者。巴顿·比格斯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职业投资家,曾担任纽约银行首席投资官和多家企业的董事。他于1955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并于1961年进入华尔街。
然而,“刺猬”生活中心酸而艰辛的一面才是作者真正想揭示的内容,专业投资的复杂与惊险才是本书的真正想阐述的主题。撇开那些具体的投资策略,书中的多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专业投资者必须承受的情感折磨:压力、不安、艰辛、变化无常……正如作者所说的,每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至少两个“凤凰变麻雀”或“麻雀变凤凰再变麻雀”的故事。作者就向读者袒露了自己抛空石油策略失误后的后悔、创办对冲基金历程中的心理煎熬以及路演过程中百味杂陈的艰难。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刺猬们在投资上的表现自然也千姿百态。有个性安静却热爱高风险投资的蒂姆的成功奇闻,也有善于高瞻远瞩但总要夸大预测的“胡子先知”文斯的逸事;有对冲基金界的“不落明星”杰克保持20年风光业绩的秘诀,也有《华尔街日报》神奇提示贾德森·托马斯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
巴顿·比格斯喜欢把投资类比成艺术,根据投资信条把投资者分为三大派别:成长型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和不可知论者。由于历史数据分析得出价值型投资的表现优于成长型投资的结论,巴顿·比格斯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更偏向于价值投资。而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型投资的鼻祖,巴菲特也对这种策略推崇备至。
投资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种艺术,尤以对冲基金为然。在竞争惨烈、充满风险、诱惑、艰辛和折磨、只认数字和美元的华尔街投资界,取得成功需要一些特殊的要素:智慧、经验、勤奋、灵活、想象力和强大的预知力,等等。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投资者。职业投资者要想成功,至少得对智力竞争怀有喜爱与激情,并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和逆境:专注和贪婪还不够,还应当真正热爱这场游戏的复杂性。
凯恩斯是难得的经济学家和对冲基金经理两种角色的绝妙结合,这个伟大经济学家和对冲基金经理的传奇故事足以使当今对冲基金界的精英们相形见绌。难怪著名金融专栏作家安迪森·维金要如此提醒大家,“建议你们在读完本书之前,先别把钱交给华尔街上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