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今年网络经济预计可赚460亿
    和记黄埔或以多方式扩张中药业版图
    温州出口英国 打火机遭退运
    南汽拟以谈判或二次开发摆脱困境
    雅虎将为维亚康姆 提供搜索广告服务
    福特中国一季度销量劲增16%
    中国药企盈利能力制约新药研发步伐
    广电总局:拒绝国外动画“借壳上市”
    瑞典服饰零售巨头H&M首入中国
    MSN内容布局年内接近完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和记黄埔或以多方式扩张中药业版图
    2007年04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唐文祺

      

      在中国医药行业多次完成并购布局的和记黄埔,坊间再次传出“并购”言论,称和记黄埔医药产业可能会在今年年内完成2至3家内地药企的并购计划。记者就此事询问了和记黄埔相关负责人,但该负责人对于收购目标和计划时间表等事宜,表示“并不知情”。“如果和记黄埔发生相关交易,会及时予以公告声明。”该负责人表示。但对于接连掀起中国医药重组并购热潮的和记黄埔来说,并不排除会采用其他方式来达到“联姻”目标。

      和记黄埔医药一内部人士表示,对于目前的中国医药企业来说,除了上市之外,还可以通过许可证贸易、市场分享、联合开发等模式来达到吸引资金、降低风险的目的。据该人士介绍,和记黄埔今后可能会通过PNG合作、许可证贸易、研发外包等形式达到合作目标,直接控股的可能性非常小。

      据悉,将早期新药研发部分实行外包,已成为跨国医药公司的普遍采用模式。由于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跨国医药企业逐渐将前期业务部分开始剥离出去给予中小企业。“对于这些大型企业来说,宁愿等到临床阶段时以更高价格回收。”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

      和记黄埔“钟情”中药产业由来已久,旗下企业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作为进军中药产业的旗舰企业,于2002年成立之后顺利构筑起以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为中心的技术平台。之后,和记黄埔在2003年“牵手”北京同仁堂,共同组建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随后在2004年,和记黄埔与广州白云山成立合资企业,以从事中药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