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连跌之后人民币步入整固
    紧缩预期一天浓过一天
    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走稳
    沙钢集团将发短融券
    债市压力确实不小
    如何有效构建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
    政策显效 短期内再紧缩可能性不大
    升息预期支撑欧元继续攀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压力确实不小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海天

      

      总的来看,当前债券市场的压力确实不小。压力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另一个是紧缩政策特别是紧缩利率政策的基础———相当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论及宏观经济,完全可以长篇累牍,不过笔者此次仅需窥豹一斑,看看M1的历史走势。

      作为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M1代表着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其走势通常与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紧密相连,如果对M1数据取12月平均值,则平滑的曲线更能反映出这一关联关系。观察表明,M1年度平均线在1999年至2000年底逐步上升,2001年初至2002年中逐步下降,在2002年中至2004年初上升后,在2004年初至2006年初再度下降,而2006年初至今,M1年度平均线再次出现逐步上升现象。继续观察分析后可以明显看到,M1年度平均线的上下波动周期,恰恰对应了1999年至今宏观经济发展快慢的短周期,M1年度平均线的走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时宏观经济的发展状态。

      现在,让我们看看当前债市所处的宏观经济格局背景。自2006年初至今M1年度平均线的连续上升,正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债市也因此迎来了2006年初以来央行的三次加息,以及五次提高准备金率。但对于债市产生压力的是,M1等宏观数据仍然继续指向着经济的蓬勃发展,M1年度平均线仍然不断向上。而且,我们仍然感到,债市处于无形的压力之中,并且压力确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