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长江养老保险获批 将承接上海150亿企业年金
    三大主业均衡发展 平安保险多渠道蓄势银行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大主业均衡发展 平安保险多渠道蓄势银行业务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徐汇 资料图
      马明哲
      除了业绩高增长,平安保险高管薪酬也引人关注 资料图
      平安保险昨日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时表示,该集团将以高科技方式加快发展银行业务,使集团在3至5年内实现保险、银行与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的平衡发展。

      □本报记者 王丽娜

      

      平安保险去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保险与投资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净利润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展望未来,平安保险昨日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时表示,该集团将以高科技方式加快发展银行业务,使集团在3至5年内实现保险、银行与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的平衡发展。

      平安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对内地资本市场充满信心,中长期不会改变该集团的投资配置。

      以高科技方式加快发展银行业务

      马明哲表示,平安保险目前已经组织了专业化 、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这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而且该集团在银行业务方面目前已经具有一个非常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利用保险19年来建立的网络、销售渠道的基础拓宽银行业务的网络与客户。他表示,中国银行业和资产管理业务有很大的市场,而平安银行与深圳市商业银行的合并将为银行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马明哲表示,从中长期看,平安将重点发展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也不会放弃。集团将以高科技的方式,通过网络和电话渠道,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取代大量开设网点的做法,不会增开银行分行,以节省成本。

      集团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理查德·杰克逊表示,银行业务的主要挑战是建立销售渠道,保险是公司的常规业务,公司希望银行业务未来也能有同样大的发展。至于发展速度,理查德·杰克逊认为,自身发展将取决于获得在各地经营银行业务的牌照,公司正在积极申请获得相关的牌照,同时公司也会寻求并购的机会加速银行业务的拓展。

      理查德·杰克逊表示,集团希望未来3-5年公司三大支柱业务能够实现平衡发展。马明哲也表示,平安旨在发展成为领先的国际金融集团。平安保险计划,未来5年,继续以保险业务为增长核心;未来3-10年,以银行及投资产品为盈利贡献主要来源;未来5-15年,消费信贷、年金、健康保险、新分销渠道及第三者资产管理业务为主要盈利贡献。

      集中开拓城乡保险业务

      马明哲表示,平安保险旨在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金融集团。在过去19年中,平安打下了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坚实基础,在城镇打造核心竞争力后,下一步,该集团将向城乡业务发展。

      平安保险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表示,未来平保将集中开拓二线城市及乡镇地区人寿保险业务,今年首季已开展工作,有关业务拓展将有助集团面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时,增加市场占有率。平安保险将会先在江苏及浙江设试点,成效好的会推进至国内中西南部,未来一两年会是高投入阶段。

      梁家驹表示,平安保险未来还将会开拓企业年金市场,企业年金是平安保险积极推动发展的部分。集团目前已经在全国陆续开展公司、人才培养等。虽然,目前从业务量来说,企业年金业务不是很高,但是长远看,将会大幅增长,未来五到十年,企业年金将是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长期不会改变投资配置

      受惠于内地股市火爆,平安保险去年投资收益增长超过1倍。在谈到对内地资本市场的看法时,马明哲表示,内地资本市场目前发展很快,产品日益丰富,监管部门对规范运作与公司治理进行了很大的改进,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将会健康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内地资本市场会有很好的发展,他对内地资本市场有信心。

      平安保险首席投资执行官约翰·皮尔斯表示,集团看好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中短期表现,投资组合中约15%为股票,但今年不会改变有关股票相关投资比例。QDII政策进一步放宽后,不会给平安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回报带来太大的影响。约翰·皮尔斯表示,“首先是我们认为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因此不希望外汇敞口太大;其次,我们非常看好A股市场的前景,我们对目前的投资组合配置非常满意,在中、短期内不会改变投资配置。”

      ■ 年报解读

      财险成为最大亮点 净利润飙升148.3%

      □本报记者 卢晓平

      

      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

      中金公司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由于2006年股市火爆,市场已经预期到平安的投资收益会大增,从而带动净利润的飙升。而平安财产保险净利润的大幅度提升,是年报亮点。

      年报显示,平安财险在2006年取得了显著进步,净已赚保费增长39.4%,而净利润飙升148.3%。显示出平安财险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国内财险市场上保持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势头。平安财险的净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10.0%上升至2006年的13.4%。平安产险的市场占有率增至10.7%。

      具体分析,由于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及意外与健康保险业务的毛承保保费收入增加,赔款支出合计由2005年的52.59亿元增加36.5%至2006年的71.78亿元。而佣金支出占毛承保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6.8%增加至2006年9.8%。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毛承保保费收入增加及产险行业竞争加剧而导致市场佣金率升高。营业、管理及其它费用由2005年的人民币22.94亿元增加32.0%至2006年的人民币30.29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毛承保保费收入增加。

      而综合成本率2006年为95.4%,2005年则为95.3%。由于公司继续专注于控制承保风险,赔付率由2005年的72.0%降低至2006年的69.6%。

      因此,控制承保风险,降低赔付率是平安产险利润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也为竞争激烈的产险市场,树立了榜样。

      保险业务市场份额变化表

            保费收入     净利润     市场份额    份额去年同期

    寿险    689.89亿元    47.74亿元    17.0%     16.1%

    产险    169.66亿元    6.45亿元     10.7%     9.9%

      证券、信托业务加码评级

      □本报记者 黄蕾

      

      根据平安的年报显示,按中国会计准则,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9.3%,摊薄每股收益0.81元。

      除了一份不错的业绩外,平安旗下的寿险及产险保费收入也较2005年分别上升了约17及10个百分点,寿险业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8.5%,产险全年净利润更实现同比翻番的涨幅。这直接拉动了平安产、寿险市场份额的提升,在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的2006年,平安产、寿险的市场份额分别上浮了0.8%、0.9%。

      “平安新业务价值及股东净资产的表现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罗景说,基于此,国泰君安将对平安港股45.2港元的目标价进行上调。作为一名保险分析师,罗景关注较多的还是平安内含价值的提升。他认为,随着未来旗下银行、证券等业务对平安业绩贡献度的提升,市场可能将考虑对平安进行重新估值,即在原有只对平安产、寿险估值的情况下,加入对其银行、证券等资产的估值。

      业绩发布后,包括瑞银、花旗在内的投行们纷纷调整了对平安的投资评级以及盈利预测。

      瑞银认为,平安去年盈利表现较该行预期高3%,盈利上升主要受到投资收益增加所带动,以及受税率降低所影响。平安内含价值升35.5%至655.7亿元,较预期高出4%,新增业务价值亦升13.1%至51亿元,亦超出预期。瑞银维持平安“中性”投资评级不变。

      虽然平安业绩较预期为低,但中银国际还是调高了平安A股目标价至58元,H股目标价则维持49.4港元不变,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中银国际认为,平安今年业务前景正面,但投资及保险收入上升可抵销费用开支增加,再加上集团旗下银行及证券业务的盈利贡献,料今年平安盈利按年会升43%。

      通过对平安年报的解读,花旗认为,内地保险股保费增长仍被低估,加上平安旗下银行未来发力,故重申平安“买入”的评级。花旗预期,今年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长将较强劲,相信未来新业务价值增长将成为平安的增值主要动力。此外,平安收购深商行并整合于平安品牌之内后,将对平安财务组合多元化起到关键作用。

      投资收益表现抢眼

      □本报记者 黄蕾

      

      与净利润的增长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平安去年的投资收益。平安年报称,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投资资产从2005年的2461.42亿元增加至2006年的3139.07亿元,净投资收益由93.38亿元增加30.6%至121.98亿元,净投资收益率达到了4.6%。

      构成平安去年投资表现抢眼的最主要一块,来自于A股市场的火热程度。平安在年报中如是阐述投资表现:“由于中国股票市场表现良好,公司总投资收益由2005年96.55亿元大幅增加至218.7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由4.3%增至8.3%。因此,净已实现及未实现收益由3.17亿元大幅增至96.73亿元。”

      香港大福证券分析师莫劲松分析认为,“从平安年报中可看出,因去年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平安调整了投资组合的资产分配。定期存款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较2005年的28%减至18.8%,相形之下,权益投资比例则由6.2%增加至14.3%。”

      虽然列明了各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但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年报中并未披露各投资领域的具体收益。独立资深港股分析师梁伟沛认为,“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平安的具体投资数据或将在其2007年第一季度报表中被体现得更为明显。”

      解码平安高管高薪制

      □本报记者 黄蕾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平安2006年净利润高达80亿元。业绩大增,不仅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股东更给管理层派出高薪,根据平安年报具名公布的高管薪资明细,平安高层去年奖金颇丰,总收入过千万者有4人。在这个与财富有关的任何话题都炙手可热的年代,惹眼的财富数字可能比红火的公司账本更让媒体追逐,而数字背后,平安独特的薪酬机制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高薪数字曝光

      根据年报,平安“一把手”马明哲税后工资306万元,合并税后奖金1027万(含2006年奖金预发数和2005年奖金的补发数),加上集团提供的保险,其去年税后总收入为1338万元。平安另外三名“千万富翁”皆为 “海外兵团”主力干将: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曾被坊间称为“超级打工仔”的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集团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理查德·杰克逊,三人税后总收入分别约为1115万元、1710万元、1228万元。

      不过,从披露的明细看,平安高管的主要收入不是工资,而是与业绩挂钩的年度绩效奖,单以马明哲的收入来看,其奖金约占其收入的75%以上。另外,作为平安创始人兼当家人,马明哲总收入并非平安最高,其306万元的固定工资,均低于4位海外高管。

      绩效导向的文化

      平安高管高薪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套定薪机制?是令诸多业内人士颇为好奇的问题。

      “大蓝筹的执行董事薪酬普遍逾千万、甚至过亿元,很难一概而论说是偏高还是偏低,而要视乎不同公司的企业文化而定。”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说。

      “平安近年来每年保持35%以上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安的机制。”一国内保险业分析师认为,“平安是国内最早建立绩效导向文化和‘竞争、激励、淘汰’机制的保险企业,薪酬则成为一个衡量绩效的杠杆:不同的业绩达成情况,自然会有不同的收入水平,收入实际是个人能力和对公司业绩贡献的体现。”

      如果说薪酬是“胡萝卜”,那么问责制无疑是“大棒”。正在平安内部悄然推行的“问责制”,在平安经理人员中引起了很大震动。据平安内部人士透露,现在平安内部每一个干部提拔都要经过一套严密的流程,拟聘任岗位的上级主管会与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讨论确定该岗位的3年问责目标,而目标、业绩的达成直接影响任职与收入。当然,这些业绩任务都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高产出高薪酬

      以股份制企业诞生的平安,其薪酬背后的机制与股东背景亦密不可分。外资股东以“业绩高低决定薪酬”的惯常做法一定程度上成为平安“绩效导向文化”的发轫。

      包括汇丰、摩根、高盛等国际大行在内的特殊股东背景,对平安实行在国内相对超前的薪酬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平安第一大股东汇丰集团就是千万富翁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它的高管薪酬报告显示,巨额报酬兑现的前提是达成艰巨的业绩目标,它的业绩目标是通过选取美、英、欧、远东地区的五大银行、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与汇丰接近的9家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等,按加权平均设立参照系。只有汇丰表现超越参照系时,高管年薪才能兑现。换言之,这个目标意味着汇丰的业绩表现要优于大市。

      这样的股东,对平安薪酬体制的要求自然也会如此。

      如此高产出,自然得到高酬劳。业内人士表示,“从平安近几年的经营数据来看,平安管理层交出的成绩单每每让市场惊喜,为股东创造了丰厚的价值回报,工资及奖金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业绩与股东回报的增长为高薪提供了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