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时事·天下
    温家宝访日 中日经济合作有望“二次提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温家宝访日 中日经济合作有望“二次提速”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日本的中华街 资料图
      4月12日,正在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新华社图
      

      正在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温家宝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他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他说,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1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日两国都是能源大国,中方愿意在能源领域借鉴日方的经验,加强同日方的合作。

      中日关系

      温家宝提五点原则

      温家宝指出,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正确把握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来,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的目标,就是顺应潮流和民心,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温家宝总理提出五点原则:一,增进互信,履行承诺。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所确定的原则。二,顾全大局,求同存异。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应在能源、环保、金融、高新科技、信息通讯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合作。四,着眼未来,加强交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组织实施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五,密切磋商,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致力于亚洲的振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疾病防控以及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

      能源领域

      愿同日方加强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意在能源领域借鉴日方的经验,加强同日方的合作。

      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日两国都是能源大国。日本在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先进经验和技术。中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方愿意借鉴日方的有益经验,愿同日方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

      秦刚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在双方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重要共识,这体现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

      关于中日今后将实施哪些具体能源合作项目的问题,秦刚表示这需要双方不断进行探讨。他说,此次随同温家宝总理出访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12日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共同出席中日能源合作研讨会开幕式,并主持第一届中日部长级的能源政策对话会。这对于双方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非常有益,中方希望这样的交流和机制不断坚持下去,取得新的成果。

      (综合新华社报道)

      ■新闻专访

      日中关系发展

      有利亚洲繁荣稳定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的访问,将为日中两国领导人今后保持往来铺平道路。温总理的‘融冰之旅’一定会取得成功。”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村冈久平日前在东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达了他对温总理日本之行的祝愿。

      村冈说,温总理访日将是两国领导人往来步入正轨的转折点,意义非常重大。

      谈到当前的日中关系,村冈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上任后,首次出访就是去中国展开“破冰之旅”,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为改善日中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气氛。两国领导人互访有助于改善日中关系,日中友好团体将从民间的角度,推动两国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村冈指出,当前,日中关系中依然存在令人忧虑的消极因素,靖国神社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消除影响日中关系的消极因素是两国领导人面临的课题,改善两国的国民感情十分重要。他说,两国领导人正常往来,有利于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有助于改善两国的国民感情,相信温总理此次访问能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日中友协也将为消除日中关系中的不利因素而积极努力。

      安倍去年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对此,村冈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正确选择,这将为两国相互合作、和平共处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到今年的“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时,村冈说,日中友协计划举行多项交流活动,比如今年秋天将邀请20名中国前世界乒乓球冠军和30名中国武术选手来日本进行交流,并邀请北京奥组委官员赴日举行推介会。此外,日中友协还将组织日本友人参加5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日中友好交流大会、10月在西安举行的日本派遣遣隋使1400周年纪念活动,并组织日本小学生参加8月在北京举行的日中友好城市小学生乒乓球友谊赛。

      谈到日中关系的发展前景,村冈说,日中两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在日中两国的各项交流中,保持领导人的交往是最重要的。两国要为消除阻碍领导人交往的不利因素而共同努力。在发展日中关系方面,两国政府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只要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磋商、对话,再困难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村冈最后说,日中关系的好坏,对亚洲各国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应构筑起战略互惠关系,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作出贡献。

      (据新华社电)

      ■新闻观察

      东北亚合作升温 经济一体化或成可能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毋庸置疑,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一度“冰封”而停下快速发展的步伐。如今,日本已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温总理的出访,有望使得中日之间原本已经不错的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促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有关专家均认为,随着两国领导人陆续迈出“破冰”和“融冰”之旅,中日经贸发展的“安全系数”正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以往在政治“冷”环境下的较快推进,中日经济和贸易合作有望在新的“战略互惠”氛围中实现“二次提速”,把两国经济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双边经贸飞速增长

      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尽管两国关系中仍不时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这也为两国的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最直观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中日两国在过去35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还只有10亿美元,到1978年达到48亿美元,6年增加3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更是飞速增长。2002年中日贸易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仅用了4年时间,2006年就超过两千亿美元大关,达到2074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200余倍。目前,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而在投资领域,中日两国间的相互投资近年来也不断增加。198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只有1.7亿美元,2006年达到46亿美元。日本对华累计实际投资金额超过580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短短几年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华为、海尔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进入日本市场,与日本企业开展了良好的合作。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日投资企业320余家,实际投资1.7亿美元。

      近年来,中日两国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譬如,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已开始起步,而在金融、高科技等众多其他领域,两国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经热”曾遭“政冷”

      不过,过去几年,由于日本方面在历史问题上屡屡作出损害两国友好关系的举动和表态,令中日两国首脑互访陷入中断,这在邦交国家关系中非常罕见,同时也给仍在发展的中日经济合作蒙上了些许阴影。不仅如此,眼见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增长,日本国内少数人士过去几年再度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边经济合作的更大发展。

      以投资为例,中国巨大的市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吸引大量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截至2006年底,中国引进日资项目30000个,实际投资金额579.8亿美元,其中近50%是本世纪以来的投资。近年来,每年日本对中国实际投资额占中国引进外资额的10%左右,日本是对中国投资较多的国家之一。

      不过,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主任徐长文说,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呈下降趋势,特别与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增长相比,更加明显。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减少,实际投资总额只有45.9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约30%。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向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到2006年底,日本向中国承诺提供包括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等金额3.2万多亿日元。日本提供的ODA为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和加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对中国提供的ODA逐步减少,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每年近2000亿日元,减至目前每年的几百亿日元。

      此外,日本诸如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等非歧视性技术壁垒也给双边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中国相关产品对日本的出口。

      “二次提速”获动力

      专家指出,类似敌视中国发展的片面论调,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事实:中日经济关系早已不是单向的需要,而是日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从这个角度说,中日两国应该尽早扫除掣肘双边经济发展的“冷”障碍,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创造条件。

      近年来,日本外贸整体增长乏力,但对华贸易增速高于其他国家。而在投资方面,包括三井、索尼、NEC、松下、东芝、日产、丰田、本田等进入世界500强的日本70余家大企业都已在中国设立了企业,中小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战后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中国因素的贡献是很重要的。”陈凤英说。她表示,在2004年、2005年间,日本经济增长中的40%都是靠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庞大的市场给日本的出口提供了巨大商机,而许多来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也获益丰厚。

      “可以说,在冷了几年之后,中日关系开始重新走到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起点上。”陈凤英说,温家宝总理的此次出访,有助于提升两国企业家对于双边关系改善的预期,进而促进投资、贸易以及很多其他合作项目。不仅如此,中日像现在这样加强沟通,对于打消日本一些政治家持有的“中国威胁论”也很有帮助。正如温总理昨天在日本国会演讲时所说:“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中日合作利在世界

      而从更广的意义来说,专家表示,中日两个经济大国的加强合作,对于东北亚、亚洲乃至整个APEC地区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促进。

      在韩国与美国历史性地达成FTA协定之后,各界对于中韩、中日乃至整个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预期也日渐升温。韩国有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有必要在东北亚建立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这样的超国家机构。报告指出,占据世界经济五分之一规模的韩、中、日三国FTA,是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目标,中、日、韩应该在签署FTA后,最终建立东北亚统一市场。

      而根据日本内阁府的研究,在日本对外建立的FTA中,与中国的FTA经济效果最大,可推动日本GDP增幅达0.50%。在日本最敏感的农产品问题上,与中国建立FTA的效果远高于日美以及日本与澳大利亚建立FTA。

      专家表示,如果中日之间能达成FTA协定,将大大加快东北亚FTA的建设进程,进而也将推动东亚由“10+1”迈向“10+3”乃至“10+6”的更广泛区域合作。甚至于,美国一直推动的在APEC的框架下建立FTA,也并非没有可能。

      现在看来,中日两国已就推动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实现了初步共识,在11日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中日双方就表示:同意为尽早达成一个务实共赢的中日韩投资协议和制定中日韩改善商务环境行动计划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