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
  • 2:大智慧
  • 3:大智慧
  • 4:大智慧
  • 5:大智慧
  • 6:大智慧
  • 7:个股点评
  • 8:大智慧
  •  
      2007 年 4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
    [沙牛家书] 给空头回补的机会
    股市最好下场雨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尾盘跳水表明风险已临近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7年04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捂住筹码才能抱上金娃娃

      应健中

      今年的股市行情让所有的市场中人开了眼界,不知不觉之中,人们见到了3500点,真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市场不仅让空头看得目瞪口呆,也让多头主力看得晕哪。

      在这轮大牛市中,市场有几个现象是前所未见的,值得投资者关注:

      其一、每调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大盘就创出一次新高。今年短短三个月,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了三次,按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这对股市是个利空,然而市场却作出了相反的反应:央行之所以要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说明这市场中的钱实在太多,股市哪有不涨之理。

      其二、大小非越减持股票,大盘反而越涨。4月份正是大小非减持的高峰,这在以往一直被当作利空的题材如今反而成了特大利多,上一只炒一只,炒一只涨一只,最典型的是中信证券,从20元起就有小非减持,但越是减持,中信证券的股价走得越高,如今股价到达了50元,让那些前期急急忙忙落荒而逃的小非们后悔莫及,如果放到现在减持,盈利可增加一倍半呢。

      其三、在牛市的道路上,任何时候失去筹码都是个错误。行情走到现在,人们才发现,在操作上多空越转换,赚钱越少,只有那些从行情开始就将筹码一直捂在手中的人赚得最多。牛市中很难将筹码捂住,好多人被一波波的震荡调整吓出了筹码,最终只得花更大的代价去追回,或者就被市场淘汰,正由于这种多空转换,才使行情越走越高。

      其四、指数越往高处走,大盘就涨得越快。在3000点之上,指数上扬的相对值实际上并不大,但绝对值极其惊人。在1000点上涨3%,指数的绝对值只上涨了30点,市场看上去像没动似的;而如今在3400点位上涨3%,绝对值就有100多点。到4000点听起来很吓人,其实也没什么,再涨个14%,相当于一个半涨停板,4000点就触手可及了。

      有道是“牛市不言顶”,顶在哪儿?谁都不知道,只有未来走出顶部之时,人们才会恍然大悟:哦,这就是顶部。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牛市中的操作比什么?比的是胆量和心态,这市场胆大的赚钱,胆小的人手中的宝贵筹码早就被一波波宽幅震荡的行情给震了出去,出局早的在2000点就被淘汰了。在牛市行情中,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手中有股,心中无股,不要寄希望于每一波行情都抓住,只要选好个股,耐心持有,到时候就能抱个大金娃娃哪。(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为“题材股”正名

      李志林(忠言)

      今年以来,随着一些题材股行情的火爆,“题材股”成了众矢之的。有些人认为,炒题材就是游资的过度投机和博傻,题材股大幅上涨就是“垃圾股升天”,违背价值投资理念。笔者的观点是,对炒作题材要作具体的分析。

      注重上市公司的题材是理性投资的表现。推荐一只股票时,仅讲它的每股税后利润是不够的,旁人一定会问它有什么题材。我认为,关心题材本身并没错,每股业绩、市盈率仅反映上市公司上一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而题材,包括重组、购并、定向增发、注资、借壳上市、送股、重大项目合同、重要新产品问世等体现了这家公司的成长性,只要这种题材是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确实可靠的,或者是经过分析可以预期的,那么,关注题材、发掘题材甚至炒题材,动态地、全面地分析上市公司价值,较之静态地看过期报表无疑要进步得多,实际上也是价值投资。

      炒题材在境外成熟股市上也颇为流行。例如在美国股市每年涨幅前10名的股票均是小盘题材股,去年年初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时,业绩虽很一般,但美国的投资机构大炒其“新能源”题材,将股价炒到40—50美元,市盈率高达200多倍。香港股市前几年涨幅最大的股票也是题材股,即购并题材,近几年涨幅最大的也是题材股。而那里的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大多不到20倍,由此可见,即使在成熟股市上,题材股也比大盘蓝筹股风光。

      目前在价值投资名义下的大盘蓝筹股炒作的其实也是题材。例如工行、中行,其每股收益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好它,无非是认为今后会有很高的成长性,这难道不是炒题材吗?又如中石化,这一两年来股价翻了几番,无非也是靠题材,如能源概念、私有化概念、重组概念等。不少自以为“价值投资”的人,实际上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把大盘蓝筹股当作题材来炒,不必自鸣清高。

      题材股涨幅虽大,但不能与“垃圾股升天”画等号。别看不少中小盘题材股近期升势吓人,但从月线上看,其3500点时的股价仅为2001年2245点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只相当于600—800点的水平,谈何“垃圾股升天”?诚然,一些题材股历史上给人们的印象确实是垃圾股,但不少公司经过股改、重组、注资、整合,已脱胎换骨,扭亏为盈,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示出高成长的美好前景。若再以老眼光把它们称作垃圾股或因未捕捉到它们的股价翻几番的大机会而耿耿于怀,未免有些固执和偏见。

      题材股与蓝筹股近期不再势不两立。去年的“二八”现象中,仅大盘股涨,中小盘股则没戏。今年中小盘题材股成为市场的主流热点,但由于大盘蓝筹股控制着指数权重,很容易影响题材股的走向。早先,只要蓝筹股下跌,题材股便偃旗息鼓。但近来不论蓝筹股是涨是跌,题材股照样我行我素,“八二”现象依旧。这表明尽管大盘蓝筹股不时会表现一下,但中小盘中低价注资重组概念的题材股有着强大的内在上涨动力,是有生命力的。

      对题材股的炒作也要理性。一是要考虑大盘在高位的震荡因素,进退有度;二是要与现在的价值相匹配,不能过多地透支成长性;三是题材来源要正规,即来自上市公司公告,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四是对题材要独立思考,注重控股比例。因此,对题材也应是“分析好,大有益”。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现在还能买股票吗

      桂浩明

      经常会有投资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还能买股票吗?这的确不容易回答。目前股指在3500点上下,无论如何不能算低。再看看个股,今年以来约四成股票的价格已经翻番,目前最贵的股票按前几天的还权价算在150元左右,最便宜的也有3元多,平均在11元以上,这些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敢于继续买股票的确是要有点勇气的。

      但现在每天的成交量都在2000亿元以上,每天新开户数高达三十万,这就是说仍然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在目前这个点位积极入市。他们何以如此大胆呢?有人说是因为财富效应的吸引力所致,这当然对。但对于新股民来说,财富效应只属于过去,他们难道没有看到风险吗?

      应该说,他们的确看到了风险,现在的3500点和去年年底时的2700点相比,风险当然要大得多。但问题是,这些股民同时还看到了别的。举个例子,去年年底很多研究机构估计,上市公司2006年的业绩将比2005年提高20%左右。据此推算,当时股市的动态市盈率已超过30倍,虽然还有继续向上的空间,但毕竟不是特别大。所以,那时估计今年股指能够到3200点就算不错了。可是,现实情况是根据上市公司最近披露的信息,其2006年的业绩将比2005年增长40%左右,部分公司的增幅可能超过60%,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效益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样一来,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自然就大大下降了。有人测算过,现在股指虽然在3500点左右,但市场动态市盈率仍然比2700点时低。这就是说,以发展的眼光看,现在股市的风险并不比去年年底时更高,所以买股票仍然有相应的安全边际。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市场上流动性很充分,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方向,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股市成为吸收流动性的最佳途径。资金总是逐利的,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股市又持续火爆的情况下,市场闲散资金流向股市是必然的。既然入市了,就一定会有所动作,这也就导致资金推动型行情的产生。从逻辑上说,只要后续资金供应充分,股市就能保持持续上涨的走势。若干年前股市的屡次大跌,从最直接的原因上说,无一不是因为查处违规资金导致供求关系紧张而出现的。而现在市场上的资金大体上都是合规的,因此不存在被驱逐的问题。由于现在还看不出后续资金会明显减少,这至少告诉人们,这行情还有得做。现在买股票虽然晚了一点,但并没有到已经一点都不能买的时候。事实上,现在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仍然不少,不少股票仍然有价值发现的余地。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闭上眼睛放心大胆地去买股票,股市永远是有风险的,最近这段时间股指确实上涨得比较快,调整压力是明显存在的。因此,现在入市首先要谨慎,特别是应该避免对题材股的盲目追涨。其次,要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选择业绩好的公司股票持有,这是最能抵御市场风险的。此外,还可考虑适当分散投资,譬如在一级市场投入部分资金申购新股以降低风险。从总体上看,股市机会还存在,上涨空间不小,但具体操作还是要以防范风险为出发点。有了这样的意识,股票当然是可以买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股市是所大学堂

      陆水旗(阿琪)

      有人说,现在的股市很像菜场,“买股像买菜,股神满大街”,只不过“菜价”涨时人们郁闷,股价涨时人们开心;也有人说,股市像战场,部分人百炼成钢,部分人折戟沙场。而笔者认为,股市是所大学堂,其知识面与更新的频率超过了所有的行业。

      在没有进入股市之前,人们忙于生活与工作,对政治经济、财经政策、产业经济、公司治理、金融指标等无暇关心,也很少有兴趣,认为那是学者们的事。进入股市后,没有任何强迫,人们都开始自觉地学习,对GDP增长、CPI高低、M2与M1、流动性多寡、估值水平、升值趋势、境外市场等津津乐道。从这个角度看,股市除了能提供人们投资盈利的机会之外,还提高了人们的修养,真是“功德无量”。

      这几天人们正在揣摩本周末召开的G7财长与行长会议是否会逼迫日本加息,是否会引发类似“2·27”的全球震荡。人们在关心3月份贸易顺差为何大幅跳水,这与国际资本的流动是否有关系?人们还在议论,刚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中信贷与物价均处高位,后期还会有多少紧缩措施出台?人们还在进一步分析,杭萧钢构为什么越查越涨?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的IPO对市场流动性将构成怎样的影响……

      凡是股市中人,都需要学习,也都在学习。在股市的学习“课程”上,如果投资者感觉到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了,那一定说明牵制股市的因素多了,行情面临的烦恼多了,行情可能要面临变化了。

      在近期的学习中,笔者更感兴趣的则是另外一些数据:在刚过去的一季度中,在股票市值上,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是40%,非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是60%;一季度换手率和成交量连创历史纪录,而非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超过了85%。此外,一季度市场资金净流入的为中小投资者和开放式基金,净流出的为大户投资者、一般机构、保险公司、封闭式基金和QFII机构。在投资的浮盈上,普通投资者的盈利远远超过了机构投资者,这与去年的情况截然相反。这些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季度的行情表现给予我们的体会是: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合理的,普通投资者已战胜了机构投资者,未来的股市行情将由普通投资者来主宰,行情理当继续上涨。反之,在机构投资者“消极怠工”的情形下,行情已有下跌之忧。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钱多 人疯 快来

      文兴

      股市牛气冲天,朋友之间聊天时也一个比一个牛,有些内容很有内涵,笔者借用并加以润色,在此介绍给读者,可能有助于投资者对行情的判断。

      有个朋友问,在以下投资行为中,哪个投资行为目前风险最大?选择对象是房地产、股票、基金、储蓄和权证,正确的回答是储蓄。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以上的答案会使人感到不解。按照经典的教科书式的回答应该是股票,但如今股市涨势如虹,牛头高昂,呆在银行里的储蓄本金虽然没有风险,但增值速度远不如股票,相比股民们几倍的增长率,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又有朋友问股市的能量有多大?答案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仅从今年以来沪市成交金额看,1月22日首次超过千亿元,之后几乎都在千亿元以上,成交量在1400亿元以上的有6天,本周更甚,每天交易金额都在1500亿元上下。进入股市的资金像奔腾不息的钱江大潮,在这些交易量的推动下,大盘不断走高。客观地说,股市的热度也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每天都在创下各种新纪录,今年一季度新开户股民达458万户,而2006年全年也就308万户。据介绍,3月下旬以来,每天都有30万新股民入市,若每户平均投入5万元,就是150亿元,相当于每天一个百亿基金!

      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不知熊市、不懂“小非”和“大非”等的新股民入市即满仓,满仓就赚钱,其胆子之大、赚钱之快让众多老股民自叹不如。

      这令人想起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由于赚钱机会远大于农田耕作,那些先到深圳的民工发急信回家,通知家乡的兄弟姐妹们赶紧来深圳“发财”,信的内容十分简短———此处钱多、人傻、快来!看到每天1500亿元的交易量,笔者将民工的话改了一个字———此处钱多、人疯、快来!

      面对日新月异的股市,笔者由衷地说———迎接泡沫,享受泡沫!(本文作者为上海杰兴投资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