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6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6版:基金周刊
    蒋老伯的基金“情缘”
    南方避险增值10派2.5元
    开放式基金指数周升4.72%
    投资基金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中银国际收益10派0.5元
    中海分红增利10派1.1元
    封闭式基金净值周增5.59%
    本周分红的基金一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蒋老伯的基金“情缘”
    2007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漫画
      ◇郑焰

      

      56岁的蒋先生近来对笔者谈起自己的基金投资经历津津乐道。他于2006年10月购买了5万元交银成长,目前已经上涨50%。“在我这样年纪看来,投资品种要稳一些,收益率比银行利息高就可以了。”他觉得自己做了笔合算的买卖。

      蒋先生在安徽一所大学任教,平时工作很忙,收入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准。有些闲钱之后,就琢磨着为将来的退休生活多攒点钱。老蒋2000年开始关注股市。开始投资业绩也不错,但随着投入的不断追加,2001年股市泡沫忽然破灭,漫漫熊市瞬间到来。“一下子就被套牢了。”蒋先生回忆道:“其实根本不懂股市,总是跟风买,而且工作忙,也没时间看盘。”他先期投入股市的三万多,已剩下不到3000元。老蒋明白了什么叫股市有风险,也承认了自己玩不了股票。

      2006年10月,蒋先生家又多了5万多闲钱。听说基金市场比较好,他特地向在某专业财经媒体工作的儿子咨询了投资情况。“购买基金相当于专家理财,适合我这样没有时间,又不懂市场的人。而且当时,大家都判断股市在回暖,觉得应该做些投资。”蒋先生于是开始动心。他这样解释选择交银成长的理由:“一是这家公司以前业绩比较好,二是觉得有交通银行这样的大品牌,心理有安全感。当然最主要,还是儿子推荐。”

      在家门口的交通银行小营业部里,老蒋碰上了多年的同事。一番诉说后,老同事也当场拿出3万元钱参与购买。“都觉得钱放在银行里,利息太低。与其“亏钱”,不如做点投资。我儿子也算半个专业人士,大家都很相信。”老蒋说。在他们的带动下,连营业厅的柜台人员,也申购了交银成长。当时了解基金的人很少,基本就靠口碑相传与邻里间的信任。

      但其后的回报,令蒋先生惊喜连连。2007年,基金成了小城里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我现在心态很好,就打算这样放着,不着急赎回。”蒋先生说,“如果涨到两块钱,可以考虑赎回。”他对此很有信心。他还打算等自己对市场再熟悉点,把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的品种,为今后的退休生活做点保障。

      蒋先生总结了下他的投资心得:一是挑选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二挑选过往业绩良好的基金公司;三是考虑值得信任的大品牌,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专业人士指点也很重要。

      征文启事

      本版从这期开始推出“说出你的基金投资故事”征文活动,凡和基金投资有关的各类故事,均在征文之列。

      征文要求:生动、可读、感人,通过具体事例、人物、细节来达到主题,避免乏味空谈。2000字以内。来稿请发E-mail:zyw@ssnews.com.cn。请注明“说出你的基金投资故事”征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