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新股发行动态
    太保产险换将 张俊才功成身退
    重组安信未完 中信信托换牌暂缓
    申万:二季度有望冲上3800点
    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 将于5月下旬正式发布
    华商领先企业基金限量发行60亿
    国泰人寿董事长易人
    长假期前持有国企备兑权证的考虑
    突破3500 基金公司改看多
    “笨钱”汹涌追“狂牛”
    S*ST云大将换股太平洋证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笨钱”汹涌追“狂牛”
    2007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屈红燕

      

      进入4月份,股指一路高歌猛进,深成指更连拉10阳,跃上万点大关,而散户并不恐高,入市热情依然高涨。中登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11和4月12日,沪深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连续两日超过20万户,创下历史新高。

      在不断创下新高的数字背后,恰恰是全民追“狂牛”的炒股热情。股市的财富效应已经波及大洋彼岸,记者的一位同事上周接到一位多年不联系的朋友从美国打来电话,对方坚决要求推荐一只股票,“你一定要告给我一个代码,别让我错过这次好机会。”同样是在上周,记者在饭店吃饭的时候,竟然发现周围的一桌在谈论股指期货,另一桌在谈论中小板,还有一桌在谈论融资融券,看来股市正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大盘指数屡创新高的同时,新增开户数也屡创新高,反映了散户无视市场风险的一面。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发现这些小资金一进入市场就迫不急待地买入,其投资理念并不坚定,且喜欢追涨杀跌,四处打探消息,频繁操作,其特征与资本市场的历史上被称为“笨钱”的财富极为相似。“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经济学人》杂志第一任编辑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这样的经典描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应该极力避免“笨钱”追“狂牛”的过分狂热,防止过度透支市场的前景,以免最终留下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