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新股发行动态
    太保产险换将 张俊才功成身退
    重组安信未完 中信信托换牌暂缓
    申万:二季度有望冲上3800点
    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 将于5月下旬正式发布
    华商领先企业基金限量发行60亿
    国泰人寿董事长易人
    长假期前持有国企备兑权证的考虑
    突破3500 基金公司改看多
    “笨钱”汹涌追“狂牛”
    S*ST云大将换股太平洋证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假期前持有国企备兑权证的考虑
    2007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比联金融产品网址为www.kbcwarrants.com

      比联金融产品为亚洲活跃的衍生产品供应商,提供多元化产品,包括权证、结构性产品,并积极参与投资者教育,详请可浏览比联网页。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投资者有机会损失全部投入的资金。投资者应充份理解权证特性及评估有关风险,或咨询专业顾问,以确保投资决定能符合个人及财务状况。

      (广告)

      末日备兑权证的

      持仓风险极高

      上期《国企备兑权证的周期》提及香港市面上备兑权证的存续期限一般较短,只有半年至一年。时至今年年初,香港权证发行商又推出了年期特长的权证, 如在2009年9月到期的中资国企金融认购权证(泛称“长玖轮”),这类权证的技术周期与其它一般标准证类似。一般标准证的周期可分为上市初期、上市中期、成熟期和即将到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权证,其市场特性和技术指标的表现差异较大。

      今期我们继而讨论即将到期的备兑权证,此类备兑权证的持仓风险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原因是末日备兑权证的技术风险凸现。认购权证愈接近到期,其年期与日俱减,意味着价外权证到期变成价内或持有权证的投资者最终能获得较大回报的潜在可能性愈低,同时,短年期权证价格对时间值损耗度极高,而年期愈短的权证引伸波幅敏感度也愈高于长年期权证,亦即该权证因引伸波幅上升或下跌而带来的潜在回报或风险愈高,因此,末日证持仓风险越高。

      权证的“3个1”风险指标:有效杠杆、对隐含波幅变化的敏感性及时间损耗值随着到期日的临近而增加,这时权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特别对于价外、高街货权证,如果正股向不利方向变动时,持货者可能争相抛售,权证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旦出现正股急跌,相应权证的技术特性将出现末日证的特性,对正股敏感?、对隐含波幅敏感?及时间值损耗的潜在风险将急增。

      具体来讲,投资者买卖备兑权证多数是通过判断正股价格方向及权证的隐含波幅,以博取杠杆收益。有效杠杆是用来衡量权证价格对正股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证剩余期限越短,有效杠杆越高。对于末日权证,如果股价向不利方向变动时,高有效杠杆使投资者的亏损也较大,甚至亏损全部的初始投资额。

      其次,权证隐含波幅敏感度变化的敏感性也随到期日临近,变得越来越高。假设国寿股价约22.35元,比较尚余三个月到期的价外证及价内权证,如其中一只国寿认购权证呈价外水平约17%,其引伸波幅敏感度约9%,而另一只国寿认购权证呈价内水平约8%,其引伸波幅敏感度约1.5%,可见价外末日权证来自引伸波幅敏感度的潜在风险,高于贴价及价内权证。末日权证价格较受市场投资气氛的影响,再配合较高的街货量,权证价格上落幅度较大,或者会出现权证与正股走势不一致。这时,投资者即使看对了正股方向,也未必能赢钱。

      最后,随着权证到期日的来临,权证时间价值的衰减速度也随之加快。时间值敏感度是计算这风险的指标,时间值损耗对已看错正股方向及波幅变化的投资者影响较大,假如一只末日权证价外水平高逾20%、且已接近权证的最后交易及到期日,其1周时间值损耗可以高达30%、甚至40%以上.如果正股一直处于横盘震荡,剩余期限较短的权证由于时间价值的迅速衰减而减少,特别对于价外的末日权证,如果正股价格再无有利的变化,权证很可能在时间价值的衰减中到期,因此投资者的持仓风险变大。

      需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当一份权证接近到期日,投资者不应该以隐含波幅去估计相关权证的估值水平高低。隐含波幅通常用来衡量权证价格的便贵,如果隐含波幅过高,权证价格偏贵,如果隐含波幅较低,表示权证价格较为便宜。但对于末日权证,我们应该关注权证是否有内在价值,其溢价率水平的高低,从而判断权证估值水平的高低。剩余期限长的权证,允许较高的溢价率,但对于末日权证,如果溢价率越高,权证到期打和的机会就较微,因而权证的持仓风险极大。  

      比联金融产品网址为www.kbcwarrants.com

      比联金融产品为亚洲活跃的衍生产品供应商,提供多元化产品,包括权证、结构性产品,并积极参与投资者教育,详请可浏览比联网页。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投资者有机会损失全部投入的资金。投资者应充份理解权证特性及评估有关风险,或咨询专业顾问,以确保投资决定能符合个人及财务状况。

      (广告)

      末日备兑权证的

      持仓风险极高

      上期《国企备兑权证的周期》提及香港市面上备兑权证的存续期限一般较短,只有半年至一年。时至今年年初,香港权证发行商又推出了年期特长的权证, 如在2009年9月到期的中资国企金融认购权证(泛称“长玖轮”),这类权证的技术周期与其它一般标准证类似。一般标准证的周期可分为上市初期、上市中期、成熟期和即将到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权证,其市场特性和技术指标的表现差异较大。

      今期我们继而讨论即将到期的备兑权证,此类备兑权证的持仓风险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原因是末日备兑权证的技术风险凸现。认购权证愈接近到期,其年期与日俱减,意味着价外权证到期变成价内或持有权证的投资者最终能获得较大回报的潜在可能性愈低,同时,短年期权证价格对时间值损耗度极高,而年期愈短的权证引伸波幅敏感度也愈高于长年期权证,亦即该权证因引伸波幅上升或下跌而带来的潜在回报或风险愈高,因此,末日证持仓风险越高。

      权证的“3个1”风险指标:有效杠杆、对隐含波幅变化的敏感性及时间损耗值随着到期日的临近而增加,这时权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特别对于价外、高街货权证,如果正股向不利方向变动时,持货者可能争相抛售,权证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旦出现正股急跌,相应权证的技术特性将出现末日证的特性,对正股敏感?、对隐含波幅敏感?及时间值损耗的潜在风险将急增。

      具体来讲,投资者买卖备兑权证多数是通过判断正股价格方向及权证的隐含波幅,以博取杠杆收益。有效杠杆是用来衡量权证价格对正股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证剩余期限越短,有效杠杆越高。对于末日权证,如果股价向不利方向变动时,高有效杠杆使投资者的亏损也较大,甚至亏损全部的初始投资额。

      其次,权证隐含波幅敏感度变化的敏感性也随到期日临近,变得越来越高。假设国寿股价约22.35元,比较尚余三个月到期的价外证及价内权证,如其中一只国寿认购权证呈价外水平约17%,其引伸波幅敏感度约9%,而另一只国寿认购权证呈价内水平约8%,其引伸波幅敏感度约1.5%,可见价外末日权证来自引伸波幅敏感度的潜在风险,高于贴价及价内权证。末日权证价格较受市场投资气氛的影响,再配合较高的街货量,权证价格上落幅度较大,或者会出现权证与正股走势不一致。这时,投资者即使看对了正股方向,也未必能赢钱。

      最后,随着权证到期日的来临,权证时间价值的衰减速度也随之加快。时间值敏感度是计算这风险的指标,时间值损耗对已看错正股方向及波幅变化的投资者影响较大,假如一只末日权证价外水平高逾20%、且已接近权证的最后交易及到期日,其1周时间值损耗可以高达30%、甚至40%以上.如果正股一直处于横盘震荡,剩余期限较短的权证由于时间价值的迅速衰减而减少,特别对于价外的末日权证,如果正股价格再无有利的变化,权证很可能在时间价值的衰减中到期,因此投资者的持仓风险变大。

      需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当一份权证接近到期日,投资者不应该以隐含波幅去估计相关权证的估值水平高低。隐含波幅通常用来衡量权证价格的便贵,如果隐含波幅过高,权证价格偏贵,如果隐含波幅较低,表示权证价格较为便宜。但对于末日权证,我们应该关注权证是否有内在价值,其溢价率水平的高低,从而判断权证估值水平的高低。剩余期限长的权证,允许较高的溢价率,但对于末日权证,如果溢价率越高,权证到期打和的机会就较微,因而权证的持仓风险极大。  

      比联金融产品网址为www.kbcwarrants.com

      比联金融产品为亚洲活跃的衍生产品供应商,提供多元化产品,包括权证、结构性产品,并积极参与投资者教育,详请可浏览比联网页。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投资者有机会损失全部投入的资金。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权证特性及评估有关风险,或咨询专业顾问,以确保投资决定能符合个人及财务状况。

      (广告)

      长假期前持有国企备兑权证的考虑

      从五月一日开始,中国市场即将迎来劳动节假期。临近假期,投资者应在充分考虑正股的节后走势的前提下,根据权证时间值的损耗及隐含波幅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考虑是否持仓。如果认为长假期持仓风险较高,则可以在假期过后再作部署。

      备兑权证的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三方面:正股走势、正股波幅以及时间值损耗。对于剩余期限较长的权证,正股走势及正股波幅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对于剩余期限较短的权证,特别是价外权证,时间值损耗值也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果遇到长假期,打算持仓的投资者更应留意备兑权证的技术风险。权证的持仓考虑不同于正股,对于正股,投资者只要考虑正股在长假期间的方向变化,但对于权证,除了正股方向外,投资者更应从时间值的损耗及隐含波幅在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考虑。当接近长假期,如投资者仍有意进场,不要忽视权证时间值损耗的潜在风险。原因是,价外证对时间值损耗最高,拥有较高杠杆效应及溢价,高杠杆效应代表潜在风险及回报均高,高溢价代表持仓至到期较难打和,反映价外证潜在风险高。

      权证的时间值衰减效应不同于有效杠杆或隐含波幅。后者可以向两个相反方向变化,既可以带来正面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影响。由于权证的剩余期限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因此在正股价格及波幅不变的情况下,权证的时间值只能越来越少。因此投资者能做的就是,从时间值的损耗速度方向入手,选择防御性较强的备兑权证。时间值损耗是指,权证价格随时间的逝去而下跌的幅度。不同的权证,其时间值损耗不同。对于剩余期限较长的权证,其时间损耗较慢,但对于价外及即将到期的权证,其时间损耗的速度大大增加,一般来说,其时间值损耗可达到20%至30%,意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证价格的一周衰减将达到20%至30%。因此长假期对价外及即将到期的备兑权证的影响较大。投资者如果为了避免持仓风险,应避免这类权证。

      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长假,评估权证的持仓风险还须考虑隐含波幅的变化。由于备兑权证发行商的对冲活动,国企备兑权证隐含波幅的变化与场外期权、上市期权及高息票据产品的供需关系有关。当场外期权、上市期权及高息票据的供应增多时,供求关系导致这些衍生工具的价格有下调趋势,基于此预期,总体来说,隐含波幅很可能也进行下调;当场外期权、上市期权及高息票据产品的需求大于供应时,这些衍生工具价格或有上升的趋势,因而总体来说,权证隐含波幅很可能也随之上升。因此一般来说,在长假前,权证的隐含波幅有上升的可能,但在长假过后,权证的隐含波幅又有回调的可能。

      直击长假前,场外期权最近形势,周二(4月10日),个别股票场外隐含波幅下跌,原因最少有三,其一,或基于相关正股隔日波动下降,如国寿、国信、长实及和黄场外隐含波幅分别下跌至32%、27.5%、23%、及18%,较日前下跌3个、2个、2个、以及1.5个波幅点子;当中,国信30天历史波幅较一周前下跌约4个波幅点子,下跌至31%。其二,未待工行于4月3日公布业绩,惟当假期将至,个别专业投资者认为工行隔日波幅未必会急升,遂沽货,令工行场外期权隐含波幅微调2个波幅点子,下跌至22%。其三,当个别权证投资者沽出认购证,一旦发行商早前买入相关正股场外期权去对冲波幅风险,届时或会影响相关正股隐含波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正股的短期走势,权证长假前的净资金流向可能发生变化。日前港股权证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在蓝筹股业公布业绩后,权证市场的焦点明显从蓝筹股转至国企股,特别是工行认购证及建行认购证近期均有资金流入。净资金流入表明投资者看好正股的短期走势,愿意增持国企股认购证过夜。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正股的公布业绩有关,即部分投资者预期个别国企股走势及波幅有望会向好,但投资者考虑进场之前,不要忽视时间值损耗的风险,实质亦不应忽视隐含波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