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吴晓灵:前期调控见效 信贷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本报获评深圳2006年度打非先进单位
    参与非法证券经营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深圳着力构建资本市场“安全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吴晓灵:前期调控见效 信贷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2007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吴晓灵称,相信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未来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苗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昨天在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研讨会间隙对媒体表示,3月信贷数据显示前期调控举措开始产生效果,相信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未来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未来信贷增长将放缓

      吴晓灵指出,近期以来信贷增长速度确实比较快,但从3月份的信贷数据来看,前期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此前,为了抑制信贷增长过快的形势,央行将货币政策进行了提前预调,仅年内已上调3次存款准备金率,并采取了1次加息措施。

      吴晓灵称,相信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未来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央行3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同比少增958亿元。

      外储猛增事出有因

      央行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今年1至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一季度外储增加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55%。

      面对外汇储备如此大规模增长,吴晓灵表示,部分原因在于贸易顺差过大,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许多境外融资的结汇。

      自2005年交行、建行赴港上市以来,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许多中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募集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些企业纷纷通过各种安排逐步完成结汇,并汇回国内。吴晓灵同时承认,央行与部分商业银行进行的外汇掉期也是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之一。

      外汇掉期是交易方式的一种,投资者先是将一定数量的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再将其兑换回来。分析人士认为,中资银行或许在2006年下半年将资金投向海外,然后到了今年上半年又将其重新取回,这一出一进可能都是通过外汇掉期交易完成的。

      在被问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趋势是否会延续时,吴晓灵说,这很难说。

      吴晓灵强调,在宏观调控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特别是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对冲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央行仍然采取了改革优先的策略,加大金融机构改革的力度。她同时表示,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比较多的情况,央行收回流动性的力度是有所顾忌的。在收回过多的流动性方面,央行还是综合考虑了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谢平:灵活汇率制度

      是应付金融危机最好办法

      □本报记者 苗燕

      

      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昨天在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时指出:“我国的利率跟国际上的利率也是有关系的,这些都很显然让我们认识到货币政策理论在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下是有外部性的,要加强协调。”他说,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参与到金融全球化之中去,才能学会各种各样对付危机的办法。

      谢平指出,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应付国际性金融危机最好的办法。此外,他认为,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既要保持独立性,但是也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外部性,必须跟国际上有关国家衔接好。

      谢平认为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方法,来加强对本国的金融监管,而且金融监管本身也必须要国际协作。

      ■精彩观点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

      一个国家到了中等收入的阶段,资本账户要开放了,货币也会逐渐地可自由兑换,资本就会有可能大进大出,特别是在未来,全世界资本市场开放,而这是容易产生陷阱和危机的地方,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都看的很清楚。

      金融改革不仅是要防止金融危机,而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有关系,怎样设计我们在新形势下向高收入国家进军的金融结构是未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

      现在我们宏观经济面临着什么呢?面临着投资增长过快,货币增长供给过快,外贸、外汇储备双顺差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说银行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行动不力,但是单纯指责银行是不对的,这些问题是互相联系的,在整个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一个不良循环,这个不良循环的初始点是过度投资。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从金融危机的风险来说,我觉得中国应该做的就是让利率水平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无论是从目前通货膨胀的情况来看,还是从企业的利润增长来看,都有必要把利率首先提上去。

      另外,我们要尽早建立比较完善的所谓预警线,然后对我们整个的金融行业要有一个评估,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所有国家做的金融评估,对于国家的银行、资本市场,一旦某些变量发生变化,你的压力测试,你承受这种压力的能力有多大,事先自己要有一个估计,这个我觉得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袁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