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博时、嘉实两基金分别公告其公司督察长、基金经理人事变动消息,而上周更有多达七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基金管理者变更公告。这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当前市场转暖以及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基金管理者的空间选择逐步增大。与之相关联的是,一方面是基金业发展日益向好,基金管理人才需求转旺;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之间形成的贫富分化,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基金经理等基金管理岗位的人事变动也备受外界关注。
追逐利益使基金经理变动频繁
博时基金今日公告表示公司将聘任孙麒清女士担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与此同时,嘉实基金也公告其公司基金经理的换人行为。这些都是最近一段期间国内基金行业基金管理岗位频繁变动的一个缩影。上周,长城基金、信诚基金、天治基金、宝盈基金、华宝兴业、中信基金、国联安等七家基金公司相继发布基金经理、督察长、投资总监等基金管理岗位的变更公告,包括内部岗位调整以及离职等。
此前,晨星中国的报告显示,2006年内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总数的33.88%,离职的基金经理涉及97人次。2005年内共有87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位,任职时间最短的基金经理从公告赴任到离任时间只有42天。而根据展恒理财研究部统计,今年前三个月就已有5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人事变动。
无论是基金经理的岗位调整抑或离职,事实上都和利益息息相关,基金公司对基金业绩的追逐与基金经理对高收入的向往既矛盾又统一。一方面,尽管更换基金经理可能在短期内使基金业绩出现波动,但基金公司为了促成基金业绩增长,还是会选择通过变换基金经理和投资策略来达成目的,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不满足自身环境,在当下基金业发展迅猛的市场中通过不断跳槽来提高身价。
双基金经理模式规避跳槽风险
基金公司的贫富分化也是导致基金经理人事变动的一大诱因。尽管基金公司整体管理费去年全年呈爆炸性增长,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能吃饱喝好。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统计数据,53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费收入前10名的公司占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而其他43家基金公司只能瓜分余下不到50%的市场份额,并且这为数不多的份额有逐步被前10名的公司蚕食的趋势,由此导致了基金经理在业内出现收入差距的情况。这些都使得基金经理的内部调整、“离职转会”现象也较以往更加突出和频繁。同时也表明了此种环境下,基金经理拥有更多的选择。
基金经理岗位的不稳定性也引起了基金公司的担忧。为了规避单一基金经理人给投资带来风险,一些基金公司开始实行双基金经理制,试图产生“1+1>2”的效果。上个月,国投瑞银等6个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旗下总共10只基金变更或增聘基金经理人,并无一例外的实施双基金经理制。
今日公告基金经理变动的嘉实基金就是该种模式的受益人,公告显示,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基金和嘉实成长收益基金均为双基金经理模式,公告人事变动将规避单一基金经理模式所承受的风险。对此,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认为,单一基金经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依仗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一旦基金经理离职或者出现岗位调整将对该基金的业绩产生一定波动,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双基金经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此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