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首次联合军演 日美印意在“象征一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次联合军演 日美印意在“象征一演”
    2007年04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印度欢迎国外专家援助核设施 资料图
      日美印海军在太平洋海域军演 本报传真图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印度海军16日在日本房总半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联合训练。这是日美印首次举行联合训练。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呼吁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四国之间强化合作。

      尽管此次演习科目简单,级别并不算高,但引起了国际问题专家的高度重视。分析人士指出,日美印三国此次军演具有相当大的政治象征意义,三国未来的军事关系发展和战略考虑令人十分关注。

      军演

      印度首次参与引人注目

      据总部位于东京以南的美国第七舰队16日透露,美国、日本和印度的联合海上军演只持续一天时间,而非印度媒体此前猜测的一周时间,演习的科目也只限于无线通信联络、补给列队训练等项目,训练时间为6个小时。美国第七舰队派出了两艘驱逐舰参加,日本海上自卫队则派出了三艘护卫舰参加,印度海军的“迈索尔”号导弹驱逐舰是印方的主角。对于此次演习,第七舰队表示,这都是“最基本的操演”,不针对任何的具体威胁。

      此次军演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的参与。至于美印之间的军事演习近年来也颇为繁多,比如说“马拉巴尔”演习历史可谓由来已久。据悉,旨在加强印美两国军事合作的“马拉巴尔”演习从1992年就已开始。从历次演习的情况来看,“马拉巴尔”演习的份量已经越来越重。从初期的海上救援、联合反恐等低级别的演习项目,逐渐过渡到了联合作战的方向。尤其是2005年双方在阿拉伯海举行的演习,印美两国双双出动航母战斗群,参演规模达到万余人,演练科目包括模拟空战、防空、护舰、反潜等通常是盟国之间才能演练的内容。

      今年的“马拉巴尔”演习,预计美军将出动“哈普敦”号核攻击潜艇和3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而且所选的导弹驱逐舰都是美国海军的海上主要作战力量。

      分析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日本防卫省一名官员表示,演习主要集中在海上安全、针对自然灾害展开的救援行动和通信训练,包括密码破译等,通过交流加深三国之间的信赖关系。这名官员同时还表示,这是一场友好演习,并不针对任何国家。

      但美、日、印举行的联合军演,距离日本和澳大利亚签署安保联合宣言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对此,有分析人士称,这是美国在全面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由于近年来美国与韩国的关系有所恶化,因此有专家认为,布什政府正在将亚太安全策略的重心,从美日韩同盟,向美日澳同盟转移。

      此次印度海军长途跋涉,横跨两大洋,并频繁展开军演,充分显示印度海军正在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的意图。综观近年来印度分别与俄美等举行的联合军演可以明显地看出,印度军事政策的意图不是与谁结盟,而是周旋在军事强国之间,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此外,近年来,日印防卫交流频繁。去年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参谋长相继访问印度,印度国防部长访问了日本。今年,印度空军参谋长也访问了日本。

      印度海军一路航来,似乎“面面俱到”,但仍有一点不容忽视。分析人士指出,印美日三国演习,虽然科目级别不高,但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余春雨)

      ■新闻观察

      军演背后暗藏“战略考虑+经济利益”

      □本报记者 朱贤佳

      

      16日,日美印在日本海域的首次联合海军军演被一些官员称作“善意的演习,并非为了应对任何特定威胁”。无论这次军演的目的是什么,最近这三国之间一系列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不得不令人关注日美印“新三角”的发展态势。

      经济利益促进美印合作

      谈到美印之间的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亚南亚研究所所长王德华对记者表示,美国看重的是印度的崛起,并且双方正进一步确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分析人士也指出,印度首次加入美日举行军演,一方面是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美国切实的帮助,尤其是在核技术方面的帮助。

      美国2006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印度正成为一个大国和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美印“双方的共同价值观为继续加强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并为两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王德华表示,美国与印度合作,在经济上能“极大地受惠”。印度经济这几年来都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日前,印度是美国货最主要的销售目的地之一,尤其是美国的核设备。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最近也公布计划,准备进入印度零售市场。在印度日益兴旺的航空业,波音公司也获得了一个价值110亿美元的合同,将向印度提供68架商业飞机。美国人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推动印度进一步放宽对国外投资的管制,特别是银行业领域。

      王德华特别谈到去年3月份,美印两国签署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将向印度提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和核反应堆,但前提是印度必须将其民用核项目与军事核项目分离,并接受美国对其民用核设施的检查。这份核协议使美国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向印度打开了大门,让新德里可以买到它所需的核燃料、反应堆以及其他技术来发展它的民用核项目。

      当美国被问及为什么印度获得允许进入世界核俱乐部,人们常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是: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印度将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核国家,但是在这个近乎天真的理由背后,其实是独特的商业和战略利益在推动。

      同时,随着印度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印美两国正在不断扩展他们在反恐活动的合作范围。2006年,这两个国家已经通过两个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像的军事订单,印度向美国购买了一艘海军舰艇以及6架军用直升机,这两个订单合起来价值达到差不多9000万美元。

      印度还想从国际军火市场购买多达126架战斗机,总值将高达60亿美元。美国军火商正在热切盼望可以拿下这份订单。如果成交的话,美国可能会取代俄罗斯和以色列,成为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商。

      日美关系出现“政经分离”

      启动FTA(自贸协定)谈判以及EPA(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一直是美日企业高度关注并支持的提议,但近来日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员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表示,尽管在政治、安全问题上,日美政策堪称紧密无间,但在地区经济外交上,日美政策差距难合,隐现着日美关系上的“政经分离”特征。

      战后以来,日本始终将“追随美元”和“维护日美军事同盟”作为外交台柱子。即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与美元脱钩,日本依旧高储美元,维护美元一边倒政策,成为支撑“美元主导体制”的主力军。尤其是2003年伊战后,小泉政府不惜重金,搞空前规模的外汇干预,将所得美元资产全额购买美国国债,充当了布什的“半个财政部长”,保住了美元没有暴跌,借此,确立了“小泉布什蜜月”的货币基础。

      安倍上台后,日本一改常态。去年11月底,日本央行披露所持外币资产的欧元比例升至30%,超过国际均线5个百分点,美元比例则由90%降至65%,卡在国际均线上。日本央行的这一举措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震惊。国际金融市场称其为日本“脱美元政策”的前兆。

      问题的本质是日本央行的政策与当前的脱美元势力日趋合流,恐将对美元体制构成现实挑战。2006年以来,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已积极筹备“石油出口上的脱美元政策”。同时,普京力推卢布自由兑换,而后议会扬言要搞石油出口卢布化。而在朝核危机下,俄进一步提出要增储日元,减持美元。近日,作为与美国的对抗措施,伊朗提出要彻底摆脱石油出口美元化。而中东海湾合作委员会则大搞期货市场、营建金融中心,谋划货币统合。在欧洲,欧盟新成员的欧元储备比例更是远远超过美元。欧元区对中东、北非的辐射,又使欧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东亚等其他新兴市场国也积极增储欧元。货币体制上的地域主义与世界经济的集团化并行而来。

      显然,日本的外汇储备结构的变化,与货币的地域主义,以及由此潜藏的对美元体制的冲击合流,构成了事实上的“金融反美新动向”。

      日印合作进入“蜜月期”

      日印共同利益进一步增加,包括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在争取成为新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地缘战略上东西遥相呼应。日印这种相互借助的态势令人关注。外界普遍认为,安倍晋三非常重视与印度的关系,在其就任首相前的2006年9月22日,不管日程安排有多忙,他还是坚持出席了民间团体“印度中心”成立10周年的庆祝活动。

      日本和印度具有可以相互满足对方欲望的互补性资源。近几年来,日本对其固守的“脱亚入欧”战略有了深刻的反省,并开始意识到日本经济今后的发展,以及日本在亚洲区域政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和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日印关系则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日印关系可以帮助日本强化对海上“经济生命线”的保护,可以趁机扩大日本军事能力和军事活动的范围,还可以在“入常”问题上相互照应。

      对印度而言,同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搞好关系,可以获得雄厚的经济援助。目前,印度已经是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最大接受国,超过了中国和印尼。日本对印度的投资也远远未及预期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大。日本从1958年开始援助印度,仅2004年就投入了1345亿日元,印度是日本援助最多的国家,印度引以为豪的德里地铁就是用日本资金建造的。而日本铃木汽车在印度合资生产的轿车占到印度市场的51%。日本驻印度大使表示:“日本今后3年将向印度投资20亿美元。”这相当于过去15年(1991-2005年)日本对印度投资的总额。

      此外,印度还可以从日本那里得到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军事现代化技术。在印度看来,通过加强“日印全球伙伴关系”无疑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并可以大大改善1998年核试验后紧张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