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财经要闻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国内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环球财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股价为何比业绩涨得快
    新高迭创 后市看涨
    股指震荡幅度将加大
    大盘整体向上趋势不变
    局部炒作进入白热化
    把信息揭示得更充分些
    整体风险还在增加
    做多能量占上风
    盘中震荡消化短线浮筹
    上行格局有望保持
    钢铁股:洼地效应凸现
    医药板块 两大动力助推股价
    谨防高位震荡杀伤
    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把信息揭示得更充分些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ST长控复牌交易首日,股价一度暴涨1086%,出现了严重的异常状况,被交易所临时停牌。这虽然只是发生在个股上的事情,但应该说还是给人不少教训的。而在笔者看来,最大的教训就在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必须做得更加充分、完整才是。

      ST长控本来是个亏损企业,后来被浙江浪莎控股公司重组。作为重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ST长控与债权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签署了债务和解协议。根据协议,这些债权人免除了公司的相关债务。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公司的当期损益。据此,公司在4月11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报,预测将实现净利润2.84亿元,折合下来相当于每股4.68元。一个季度有4.68元的每股收益,这在股市中从来没有过的。很多投资者就是看到了这样的消息跃跃欲试,在ST长控4月13日复牌以后大举入市。

      如果说因为股改成功,加上新的大股东入主,公司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再考虑到股票已经停牌近4个月这个因素,因此ST长控在复牌以后股价出现一定的上涨,并非不合理。但问题是,它的股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居然暴涨了10倍,这就显得很不正常了。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在高位追涨的投资者,只是看到了公司一季度收益有4.68元,却并不很清楚这个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债务重组,虽然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确实有这样一块收益,但却并不带来实际收入。充其量,它只是在账面上作了一番调整而已。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这种重组收入是一次性的,事实上以后根本就不会再有。因此,绝对不能因为一季度收益是4.68元,就得出全年收益是18.72元的结论。可惜的是,很多投资者是在不了解这一点的情况下匆忙入市的,这就不但造成了股价的异动,也酿成了很大的市场风险。

      在4月16日,ST长控公布了风险警示公告,比较详细地陈述了债务重组收益的来龙去脉,明确表示这部分收益产生以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仍然为负值。同时,公告还披露了重组后纳入公司的浪莎内衣公司的收益预测。据此,在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公司的每股收益,预期2007年是0.17元,2008年是0.20元。另外,为了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决定提前公布一季度季报。显然,如果投资者能够在公司股票复牌之前就得到这些完整的信息,那么是否会有人在85元买股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公司在4月11日公布的业绩预告,内容并没有什么差错,而且也谈到了主要收益来自债务重组的问题。但是从详尽性方面来说,的确是有所欠缺的。特别是没有着重强调重组收益在财务上的意义,客观上容易使得部分对财务不熟悉的普通投资者产生误解。所以,如果要认真总结ST长控股价异动教训的话,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怎样让信息披露更完整。因为只有在信息披露真正完整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能够准确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市场的理性运行也才有基础。

      今后,随着股市各项功能的完善,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等操作会大量增加,其对相关股票价格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怎样让投资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完整的公司信息,已经成为维护市场稳定与公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与准确地进行净值发现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市场各界确实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股市在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也还有相应的改善空间。